圖為 2018年1月,在巴基斯坦喀拉蚩(Karachi)的印度教社群聯合婚禮,一名新娘拉著頭紗。
Newscom / 達志影像英國「現代版奴隸制度」
近年來,英國「強迫婚姻」(forced marriage)問題層出不窮,有份報告提到每年就有將近 1,200件和強迫婚姻有關的案子,但該份報告也指出,這些統計數字並不能完全反映出真實情況。
不少專家學者認為,強迫婚姻就像以家庭或婚姻為名來綁住、奴役對方,而有了「現代版奴隸制度」的說法。
國際線機場 防範於未然
由於有不少英國籍的強迫婚姻受害者,她們的受害地點是在海外。英國各地機場的工作人員為此,都會鎖定航班加強提醒,希望能讓更多民眾提高警覺。
英國伯明罕(Birmingham)機場的廁所更因此加裝彩色貼紙標示,這些措施都是希望能在遇害前早一步救出這些強迫婚姻潛在受害者。
只負責救人 費用受害者出
最近,英國《泰晤士報》的調查發現, 在海外受害的英國籍強迫婚姻受害者,如果向英國外交部請求協助。在英國外交部將人平安送回英國後,會向這些受害者討回這筆救援費用,而飽受各界批評。
上表為英國政府 2009-2017年間,歷年接獲的強迫婚姻案件數。雖然英國政府每年接獲的通報件數介在 1,000-2,000之間,但根據《衛報》過去的報導, 2014-2016年間,英國非政府組織就接到了 2萬2,030通和強迫婚姻有關的報案電話,光是在 2017年就有 8,870通。
地球圖輯隊在 2017年英國政府接獲的 1,196件強迫婚姻通報當中,只有 120件發生在英國境內,九成英國籍強迫婚姻案例都是發生在海外。
地球圖輯隊2年內救了82人
根據《泰晤士報》的報導,在 2016-2017年間,有 82名英國籍受害者在英國政府強迫婚姻部門的幫忙下,成功回到英國國內。
英國政府會在事前告知受害者們,救援是自費的,費用涵蓋機票、基本的食物和庇護中心的住宿費,大約數百英鎊。
年滿18歲 又沒有人幫忙
如果受害者本人無法支付這筆救援費,受害者可以尋求第三方或值得信賴的朋友出資。如果他們年滿 18歲又沒人能幫忙出錢,他們在登機回國之前,就必須和英國外交部簽署緊急貸款協議。
扣押護照 6個月後加10%
這份協議當中寫到,受害者在還款之前,護照由外交部代為保管,如果受害者沒有辦法在 6個月內還清債務,則當局還可以加收 10%的附加費用。
上表為英國政府在 2016年和 2017年透過強迫婚姻救援行動,出借給受害者的緊急貸款金額,受害者的還款金額不到政府借出的一半。
地球圖輯隊2年來只還了一半
目前已知,英國外交部透過這樣的方式,在這 2年內借給至少 8名受害者強迫婚姻救援費,總金額為 7,765英鎊(折台幣約 30萬3,990元)。
但這段時間內,所有人只還了約 3,000英鎊(折台幣約 11萬7,446元),還有超過 4,500英鎊(折台幣約 17萬6,170元)的債務沒還。
圖為 2018年4月,在德國漢諾威(Hanover),一名工作人員拿起手機站在一張海報前,海報上的標題寫著:「用電話求助專線打擊強迫婚姻。」
美聯社 / 達志影像「要受害者為自由付出代價」
在《泰唔士報》的報導出來後,引起了英國不少政治人物和強迫婚姻相關團體的注意。
在野黨工黨議員庫珀(Yvette Cooper)表示,她對這個調查結果感到非常震驚。她在Twitter上寫到:「強迫婚姻是奴隸制度」、「政府要求受害者為了自由付出代價,這是不道德的」「部長們必須要盡快(將規定)改正。」
英國羅漢普頓大學犯罪學教授,同時也是強迫婚姻專家的吉爾(Aisha Gill)也在Twitter上指出,這項政策「在道德上是錯誤的」,她認為政府保護受害者,不應該要有標價。
政府不該收保護費
負責審查政府外交政策的英國外交事務專責委員會(Foreign Affairs Select Committee)負責人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也在Twitter上寫到:「我們不應該向最脆弱的人收取保護費,或不讓他們尋求保護。」
圖根哈特也補充道,外交事務專責委員會將會質詢政府為什麼會對強迫婚姻受害者做出這樣的決定。
圖為去年 9月,在英國倫敦外交部,英國外交大臣杭特(Jeremy Hunt,右)和挪威外交部長索雷德(Ine Eriksen Soreide)等待聖誕樹點亮儀式。在《泰晤士報》的報導出來之後,杭特表示他會深入調查這件事情。
路透社 / 達志影像海外國人回國 都是自費
面對這一連串的批評,英國外交部針對強迫婚姻救援費發表了一篇聲明。
英國外交部表示,只要有海外英國公民主動聯繫他們,希望政府協助他們回到英國國內,英國政府都會和這些民眾收取救援費,不論是強迫婚姻受害者,或因為其他原因被困在海外的英國旅客。
特殊情況才提供貸款
英國外交部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都會協助這些民眾聯繫親友或相關團體,來募到救援費,但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例如強迫婚姻,我們才會提供緊急貸款幫助他們回家」。
外交部接著提到,他們知道緊急救援行動可以讓這些經濟困難的弱勢脫離險境,但因為這筆錢來自公共基金,所以他們有義務向當事人拿回這筆救援費用。
圖為 2012年6月,在英國倫敦外交部,時任英國首相的卡麥隆(David Cameron,中)和長期關注英國國內強迫婚姻問題的自由慈善基金會(Freedom Charity)創辦人潘姆(Aneeta Prem,左)、妮瓦納(Karwia Nirvana,右)討論著英國強迫婚姻問題。
路透社 / 達志影像不是利息 比銀行慷慨
英國外交部強調,他們提供的貸款方案比一般營利事業還要慷慨,當事人可以每周還款 5英鎊(折台幣約 195元),但當事人如果在 6個月內沒有還清,剩餘的款項才會加收 10%的費用,但這不是利息。
保證不用納稅人的錢
英國外交部發言人說:「(政府的)強迫婚姻部門提供安全住處資金並和非政府組織合作,來確保強迫婚姻受害者可以盡快抵達安全的地方」、「我們不會向英國公民(指納稅人)收取這項服務的費用,而是和各個組織合作,讓他們(指受害者)回國後能獲得相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