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大屠殺救中國人 丹麥「白人佛陀」紀念雕像揭幕

1937年12月13日,當日軍在南京城中開始燒殺擄掠時,一名丹麥人挺身而出,拯救了成千上萬名中國人的性命,中國人稱他「我們的救世主」、「白人佛陀」,他的義行也在中國課堂上被傳誦。82年後,丹麥女王在他的家鄉──奧胡斯市為他的銅像揭幕,紀念在那個殘忍的時代,依舊閃著人性的光輝。

單圖
文章插圖

31號這天,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藍色洋裝者)來到奧胡斯紀念公園,替在南京大屠殺中救人無數的辛德貝格銅像揭幕。

路透社 / 達志影像

丹麥女王為他的銅像揭幕

周六(31),在丹麥第二大城奧胡斯市(Aarhus),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Queen Margrethe II)在眾人的注目下,替奧胡斯紀念公園中一座高 3公尺的銅像揭幕,這座銅像是辛德貝格(Bernhard Arp Sindberg)的銅像,他在南京大屠殺時拯救了成千上萬名中國人,讓他們免於日軍的殘殺。

30萬名中國人被日軍殺害

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有將近 30萬名中國人被日軍殺害,許多受害者是女人和小孩,被性侵的女性人數高達 2萬人。

單圖
文章插圖

在銅像的底座,可以看到紀念辛德貝格的銘文,以及一塊來自南京的「城牆磚」,象徵威武不屈的英雄精神。

路透社 / 達志影像

就算是一個人,也可以讓事情不一樣

在兩名中國藝術家和一名丹麥藝術家的努力下,南京市為了感念辛德貝格的義行,特地送了這尊銅像來到丹麥。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說:「對南京和整個中國來說,辛德貝格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他提醒了大家,就算是一個人也可以讓事情不一樣。」

在南京,每個人都知道他

在一旁觀禮的中國教授王銀全(音譯,Yinquan Wang)在接受丹麥報紙Aarhus Stiftstidende訪問時說:「在南京,每個人都知道辛德貝格。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國家,所以當然有的中國人沒聽過他,但大部分的中國人都知道他。」

單圖
文章插圖

圖為在江南水泥廠庇護所的辛德貝格,他靠著手上的丹麥國旗讓日軍不敢長驅直入殺人。

網友 wikicommons

丹麥版辛德勒

辛德貝格在南京大屠殺時保護中國人的義舉,也讓他被拿來和拯救上千名猶太人性命的德國商人辛德勒(Oskar Schindler)比較。

拯救上千名猶太人

1944年秋天,德國商人辛德勒、猶太會計師斯特恩(Itzhak Stern)和猶太打字員龐帕(Mietek Pemper)一塊起草了一份名單,辛德勒用這份名單保護了原本應該被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的猶太人。辛德勒除了賄賂納粹官員,他還想辦法說服納粹軍官哥德(Amon Göth)將猶太人送往他位於蘇台德區的瓷器工廠工作,成功拯救了 1,200名猶太人的性命。

單圖
文章插圖

畫面帶有裸露與血腥內容,請斟酌點閱。

繼續閱讀

上圖是一名被日軍殺害的中國孩童,這張照片很有可能來自辛德貝格。

網友 wikicommons

在水泥廠工作

回到 1937年12月的南京,當時,26歲的辛德貝克在南京棲霞山附近的江南水泥廠工作,這間水泥廠屬於丹麥公司FL史密斯(F. L. Smidth)。

打造庇護所和醫院  用丹麥國旗嚇阻日軍

為了保護中國人不受日軍的攻擊,辛德貝克和他的德國同事京特(Karl Günther)在水泥廠區為中國人打造了臨時庇護所和醫院,並且在水泥廠的屋頂畫上大大的丹麥國旗。遇到日軍想入內時,辛德貝克也會趕快拿著丹麥國旗前去阻止日軍。有鑑於當時日本和丹麥的關係友好,日軍並不敢長驅直入辛德貝格看守的水泥廠殺人。

至少有六千人獲救

丹麥歷史學家統計,有大約 6,000-10,000名中國人被辛德貝格所救,中國歷史學家則說有兩萬人。

拍下日軍暴行  還原歷史現場

除了救人,辛德貝格還拍下了日軍的暴行,還原了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現場,他也將相關影像留給了美國。1938年,辛德貝格在日本政府的施壓下離開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辛德貝格跑到美國商船隊擔任船長,隨後落腳加州,並且很少跟人提起南京大屠殺。1983年,辛德貝格在加州過世。

單圖
文章插圖

2011年,中國南京市舉辦了辛德貝格百歲冥誕感恩追思會,當時邀請了在南京大屠殺中受辛德貝格保護的中國人和丹麥駐中國外交官出席。

Newscom / 達志影像

看到日軍暴行  決定挺身而出

為辛德貝格作傳的作家哈姆森(Peter Harmsen)說:「在戰前,辛德貝格根本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他有 172.5公分高,和 1930年代後期的年輕丹麥男性平均身高一樣,他在學校的成績也很普通。」

「然而在 1937-1938年那個黑暗的南京冬天,在他身上發生了一件非比尋常的事。看到日軍的暴行,他決定行動。」

拿出丹麥國旗  守護落難中國人

15歲那年被辛德貝格所救的周中斌(音譯,Zhou Zhongbing)說:「這個丹麥人開了庇護所,並且讓人看守和巡邏。當日本人過來想惹事時,辛德貝格就會走出去阻止他們。」

當時 25歲的農婦郭世梅(音譯,Guo Shimei)表示:「如果日本人想來找女人,辛德貝格會拿出丹麥國旗,在他們雙方交談過後,日本人會轉身離開。」

「血,血,更多血」

在給友人的信中,辛德貝格形容他對南京大屠殺的震驚,他寫到:「你完全想不到這裡流了多少的血。從八月開始,我有大量的機會研究戰爭的駭人。血,血,還有更多血。」

單圖
文章插圖

31號這天,中國南京市也舉辦了〈南京的「丹麥英雄」:貝恩哈爾‧辛德貝格〉特展,希望民眾不要忘記這名在危難中挺身而出的英雄。

Newscom / 達志影像

替靈魂開了一扇門

辛德貝格傳記作家哈姆森在接受BBC訪問時說,辛德貝格「替中國難民開了一扇門,但他也為自己的靈魂開了一扇門」。

「這也讓他的故事具有普世的意義,這和在極端情況下作為人類代表著什麼有關。我們之中沒有任何人可以確定,當我們面對巨大的不公義時,我們會有什麼反應。我們會視而不見嗎?我們會躲起來嗎?或是,我們會挺身而出嗎?」

「還好我們大部分的人都不需要面對像這樣的考驗,辛德貝格必須面對,他也通過了考驗。」

死於貧窮、被人遺忘的偉大英雄

奧胡斯市檔案館館長克里斯滕森(Soren Christensen)是這麼形容辛德貝格的:「一名死於貧窮和被人遺忘的男子,但或許他是我們最偉大的英雄之一。」

辛德貝格黃玫瑰

就算辛德貝格被其他地方遺忘,南京市也忘不了他。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裡頭,就種著由丹麥玫瑰栽培師埃絲克倫德(Rosa Eskelund)栽種的黃玫瑰,這種黃玫瑰被命名為「永遠的南京——辛德貝格玫瑰」。

單圖
文章插圖

圖為丹麥玫瑰栽培師埃絲克倫德以辛德貝格來命名的黃玫瑰。

網友 wikicommons
單圖
文章插圖

地球圖輯隊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

延伸閱讀

收起全部

參考資料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