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本月 1號,香港反政府示威現場,牆上的標語寫著「自由不是免費的」;下圖則是同一天在中國北京,人們拿著「香港明天會更好」的標語慶祝中國國慶 70周年。
路透社 / 達志影像中國的70周年國慶
今年 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 70周年,在天安門廣場上,大約有 1萬5,000名士兵參與軍隊遊行。
現場的維安非常嚴密,沒有受邀的人都不能進入會場,只能透過電視轉播看到現場畫面。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也前來參加紀念活動,在轉播畫面中,可以看到她面帶微笑地坐在中國官員之間。
「沒有國慶、只有國殤」
鏡頭另一端,香港各地區在民間人權陣線的號召下發起「沒有國慶、只有國殤」示威遊行,由於他們的集會申請遭到警察駁回,示威者便以貓捉老鼠的游擊方式出沒在各個地方:一旦遭到警察驅離就散去,然後再視情況聚集起來。
這天的示威可說是香港反政府運動以來,規模最大,也最混亂的一天。(點擊右側可以看到更多香港在各地區的示威照片)
路透社 / 達志影像各地區 衝突四起
在示威過程中,警方以催淚瓦斯、藍色水柱、胡椒噴霧驅離示威者,有人朝政府大樓、中國相關企業、地鐵站附近扔擲汽油彈,也有示威者在街頭以大火設置路障。
BBC指出,至少有遍及九個地區的地鐵站、圖書館、購物中心、店面因此暫時關閉,香港警方則在各地區部署了約 6,000名警力。
規模最廣泛、衝突最大的示威
這天的示威被視為香港反送中示威後規模最廣泛、衝突最大的街頭遊行。也在這天的下午 4點,出現香港警察在荃灣清場時,在混亂中以實彈近距離射擊一名 18歲少年的左胸。
在槍擊事件發生後,《紐約時報》便統整了多支影片還原現場狀況(影片內含暴力畫面,請斟酌點閱):
- 透過影片可以看到(00:40),在槍擊發生前,有 15個示威者在追趕一名警察,有幾個人拿著雨傘,有幾個人拿著金屬棍。
- 在該警察跌倒後,人們追上去圍打他,其中有一個人拿著鎚子,有一個人拿著板手。
- 接著,從旁趕上的支援警力發射了催淚瓦斯。也在這一刻,另一名警察拔槍衝入人群,並在一名示威者朝他揮舞金屬棍的時候,以不到 1公尺的距離開槍。
- 中槍的示威者立刻倒地,儘管有人試圖上前察看中槍者,卻馬上遭到其他警察壓制。
- 《紐約時報》指出,這個瞬間(1:54)有兩名警察拔槍,一名警察手持胡椒噴霧。在對峙過程中,有一名疑似為示威者的黑衣人朝警察的方向扔擲汽油彈,導致警察聚集處後方起火。
- 沒有警察在第一時間上前檢查示威者的狀況。中槍者在事發時仍保有意識,他隨後拿下口罩喊著:「我的胸口好痛。」
- 在另一支影片中,可以聽到他向記者表明自己的名字是「曾志建」。
在旺角街頭,一名示威者遭到鎮暴警察壓制。
路透社 / 達志影像本月 2號在荃灣,香港警察正在調查一家遭到破壞的店面。
路透社 / 達志影像第一次被實彈射傷
過去示威者曾經遭到警察以布袋彈、橡膠子彈射中,也有出現警察對空鳴槍的情況,但這是自今年 6月的香港街頭示威以來,第一次有遭到警察以實彈射傷的示威者,相關討論隨即在社群網路上發酵。
警方:合理、合法、合乎指引
當天晚上,香港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在記者會稱這是「警員在電光石火下受到襲擊而開槍,防止自己及同袍受生命威脅」,因此認為這是「合理、合法、合乎指引」的做法。被問到警方為何不使用其他低致命的武力,盧偉聰認為「施襲者」距離太近,「警員沒有其他選擇」,不過他們仍會對此展開調查。
超過180人被捕
盧偉聰也提到,除了荃灣,警察還有在另外五處開槍,但沒有人受傷;而這天有超過 180人因為涉嫌暴動、非法集會、藏有攻擊性武器及襲警被捕,另有 25名員警受傷。他也在言談間批評這些「暴徒」縱火、破壞公物、霸佔馬路的行為。
在聽聞同學中槍後,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中學的學生齊聚一堂,一同為受傷的同學祈禱。
路透社 / 達志影像真的合理嗎?
但很多人不能接受香港警方的說法。民主派議員毛孟靜在受訪時說:「警方的合理反應應該是用警棍或胡椒噴霧。這不是什麼極端的狀況,使用實彈並不合理。」
在前面《紐約時報》的影片裡,除了明確指出當時開槍的警察同時配有胡椒噴霧、發射橡膠子彈的長槍這類低致命武力,也援引聯合國規範,指出警察只有在面臨即刻死亡、受嚴重傷害的威脅時才可以使用槍械,而且在用槍前也需要明確示警;但影片中的警察在開槍前沒有做任何表示。
情況穩定後被捕
目前中槍少年已經在急救過後穩定下來。但警務處處長盧偉聰指出,他會因為涉嫌襲警被捕,是否成案則會另行調查。
圖為在中國北京,進行著閱兵典禮的中國領導習近平。
路透社 / 達志影像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繁榮穩定
對照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國 70周年現場,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演講上說:「要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動海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團結全體中華兒女,繼續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而奮鬥。」意圖描繪一個強大且安定的國家圖像,這一切也顯得格外迷離。
轉捩點。
《半島電台》記者賀德爾(Scott Heidler)便相信,香港警察對示威者開槍將成為一個轉捩點,他說:「示威者已經在街頭 4個月了,我們現在邁入了新的領域。」
在深水埗的麥當勞,人們聚在窗口,看著樓下集結的鎮暴警察。
路透社 / 達志影像香港示威的「新常態」
回頭來看這三個月的香港示威,從今年 6月出現的反送中示威已經演變成要求民主改革、反對中國勢力介入的反政府示威。隨著時間經過,香港警民對立的情緒已經越來越緊繃,BBC記者泰莎(Tessa Wong)形容,香港的街頭示威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新常態」:每一次都從和平的大型遊行開始,接著以衝突四起告終。
暴動罪 最高關十年
本周三(2)早上,有 96名被逮捕、以暴動罪起訴的示威者被帶上法庭,他們如果被定罪,就有可能面臨最高 10年的刑期。
「人民呢?」
面對 1號的「國殤示威」,今年 53歲的雯熙(Vincey Wu)說:「我好想哭,我走下樓看的時候,覺得我好像走在戰場上。」
「林鄭月娥跑去(中國)參加國慶日,她有想過在這裡吸著催淚瓦斯的人民嗎?」
在發生警察開槍事件之後,學生也以圖畫表達罷課示威的他們,與走上街頭示威者站在一起的心情。
美聯社 / 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