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丁斯來說,他身為鋼琴家的生涯本來已經結束,卻在仿生技術的協助下找到希望。
美聯社 / 達志影像先是右手 然後左手
鋼琴家馬丁斯(João Carlos Martins)的足跡曾經遍布世界:他在美國和歐洲的交響樂團扮演鋼琴指揮的角色,也曾錄製巴哈(Bach)鍵盤協奏曲全集——但 1995年卻成為他人生的轉捩點:當時,人在保加利亞的馬丁斯遭到兩名歹徒襲擊而腦部受傷,儘管經過一連串治療後,他的右手卻還是因為「局部肌張力不全」(focal dystonia,一種會影響肌肉動作的神經疾病)的緣故,在接下來幾年逐漸失去作用。
馬丁斯並沒有因此退休,反而開始了左手加上右手拇指的鋼琴表演之路,卻也隨著左手的狀況逐漸惡化,而在 2019年不得不中止鋼琴表演。
現在,托仿生技術的福,馬丁斯想重拾鋼琴技術的念頭再也不是夢想。
影片中為馬丁斯尚未受傷時,在舞台上表演的模樣。
儘管後來手部受傷,馬丁斯的鋼琴生涯並沒有因此結束。
在受傷後,馬丁斯也開始了指揮的工作。
現在,有了這副手套,馬丁又像是回到 20年前的時光了。
這副手套是由工業設計師畢札洛設計,中間打樣了好幾次才成功。
路透社 / 達志影像畢札洛指出,他是在研究F1賽車技術的時候得到了製作這個手套的靈感,而且這副手套的製作成本不到 100美元(折台幣約 2,856元)。
路透社 / 達志影像仿生技術 重拾鋼琴不是夢
當工業設計師畢札洛(Ubiratan Bizarro)把 3D列印的仿生手套(bionic gloves)拿給馬丁斯看時,他還以為對方是在開玩笑,「我甚至跟他說這是拿來打拳擊,而不是彈鋼琴的吧。」馬丁斯說。
從心死到奇蹟
當然,這不是拿來打拳擊的,在手套上支架的協助下,能把馬丁斯的手指可以往下「推」,讓他可以順利把鋼琴琴鍵壓下去。
現在,馬丁斯已經有辦法正常運用手指,要彈巴哈協奏曲再也難不倒他,他說:「在不能彈鋼琴之後,我就覺得有一部分的自己好像死去了,因為我總覺得自己生來就是要彈琴的。」。
「在超過 20年之後還能再次使用全部的手指頭,對我這個 80歲的人來說完全是奇蹟。」
對馬丁斯來說,可以這樣彈琴就像奇蹟一樣。
歐新社 / 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