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8日晚間,抗議群眾衝入立法院。
路透社 / 達志影像兩岸服務貿易協定是《兩岸經濟協議》(ECFA)中的一個項目,ECFA在2010年6月時完成簽訂。照片中是當時聲援ECFA的國民黨立委。
路透社 / 達志影像服貿協議要順利通過,需經過重重程序,其中第一道為立法院的審議。由於爭議過大,協議遲遲未得到立委通過。然而,2014年3月17日,國民黨立委宣布服貿協議因為已經超過3個月,依法視為完成審查,因此將仍充滿爭議的服貿協議送入行政院,聯席會不需再審查。
國民黨立委的行動,立刻引爆民眾的怒火,因為此前,在野黨、許多民間團體皆力求立法院必須逐項審查協議內容。憤怒的抗議群眾、示威學生,於18日晚間集結在立法院大門前,隨後進入並占據立法院,並與試圖驅散他們的警方爆發衝突。
為了抗議服貿在未經充分審查的狀況下快速過關,群眾在立法院外掛起「反黑箱」的布條。
路透社 / 達志影像占領立院24天
在示威者占領立法院期間,議場中貼滿各種布條、標語,並將花店贈送的向日葵布置於講台上,於是,外界逐漸以「太陽花學運」稱呼此次占領行動。儘管警方曾試圖驅離示威學生,不過群眾們將立法院內的桌椅堆疊,架起層層障礙,使得警方無法進入。
立法院議場內的學生將椅子作為障礙物,阻擋警察進入。
路透社 / 達志影像在3月23日晚間,還有數百位學生試圖占領行政院,不過最終遭警方以水柱驅散,並強制抬離現場。在警察與民眾激烈衝突下,雙方皆傳出有人受傷的消息。示威期間,媒體不斷播送現場狀況,包括民眾衝破鐵絲和拒馬、架梯闖入行政院,以及警方將水柱沖向學生、強制拉扯躺在地上的民眾,各種畫面皆深深震撼外界。
3月23日晚間,數百名學生試圖占領行政院,遭警方以水柱驅散。
路透社 / 達志影像3月30日,超過10萬名群眾聚集於總統府、行政院一帶,對服貿協議表達抗議。
路透社 / 達志影像抗爭的養分,來自社會的轉變
經過20多天的抗爭,學生們在立法院院長王金平釋出善意,承諾「先立法、再審查」後,4月7日,學運領導人之一陳為廷,在立法院內宣布「轉守為攻,出關播種」,並決定於10日撤出議場,結束這場近年來台灣最大規模的學運。
2014年3月9日,學生退守立法院的前一天晚上。
網友 othree回顧24天的學運,不僅深深震撼每位台灣人民,也讓許多人開始反思,台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未來在哪裡。當時,一位BBC記者寫道:「為了反對政府即將通過的服務貿易協議,台灣的立法院前所未有地受到學生占領,而這樣的行動也不會只出現一次就消失。這其實是眾多震撼了台灣社會的民運浪潮之一,這場行動中滿是認清現實,看清執政黨和在野黨面目的年輕人。」
太陽花學運的2位領導人陳為廷與林飛帆。
路透社 / 達志影像立法院內的障礙物旁,貼著一張寫著「抗爭,只不過是失衡體制下的自然產物」的海報。
路透社 / 達志影像2014年3月23日晚間,抗議學生進入行政院內,後方是維安員警。
路透社 / 達志影像民眾試圖占領行政院的過程中,與警方發生激烈的拉扯衝突。
路透社 / 達志影像據統計,2014年3月30日共有超過10萬名群眾上街,抗議服貿協議。
路透社 / 達志影像2014年4月6日,時任立法院長王金平到立院內探視學生,也釋出善意承諾將「先立法、再審查」。
路透社 / 達志影像3月9日,學生退守立法院的前一天晚上,示威者們於立法院外舉行晚會。
網友 oth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