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也要香香的」研究發現:古希臘羅馬雕像帶有玫瑰香氣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藝術展覽主打觀眾不僅能用眼睛欣賞作品,還能同時感受其他感官體驗。但其實這樣的沉浸式體驗,早在古希臘羅馬時期就已存在,當時藝術家所雕刻的大理石雕像,外型上不只要好看,還要用「香味」讓雕像活起來。

單圖
文章插圖

網友 flickr

看得到也聞得到

近幾十年來,古典學界已證明,與今日以白大理石為材料的純白形象相反,古希臘羅馬的雕像與神殿實際上曾經覆蓋著色彩繽紛的彩繪。新嘉士伯美術館(The Glyptotek)的研究員塞西莉布隆斯(Cecilie Brøns)正是致力於研究古代「彩色裝飾」(polychromy)的學者之一。

然而某天,當塞西莉查閱史料尋找雕像彩繪與表面處理的記載時,卻發現多處文獻提到「油類」與「香料」,這引起塞西莉的注意,並將其研究發表在《牛津考古學期刊》(Oxford Journal of Archaeology)。

該論文中寫道,古代文獻中有許多證據表明,人們會以香水、油與蜂蠟塗抹雕像,使其散發芬芳,

「香氣的加入使得雕像不僅是視覺上的體驗,也成為嗅覺上的體驗,促進觀者與雕像之間的互動。」

雕像的味道是玫瑰味

與現代以酒精為基底的香水不同,古希臘人所塗抹的香水主要萃取自植物油,有時還會使用動物脂肪,使其質地濃稠,類似於今日的藥膏或乳霜,而非液態噴霧。

愛琴海的提洛島(Dílos)發現的2800塊石碑銘文中,便記錄了用於裝飾赫拉(Hera)與阿提密斯(Artemis)雕像的材料,包括海綿、油、碳酸鈉、亞麻布、蠟與玫瑰香料。塞西莉在研究中引用了古希臘藥理學家迪奧斯科里德斯(Pedanius Dioscorides)玫瑰香料的製作配方:

將蘆葦加入油中烹煮並過濾,接著加入1,000片乾燥玫瑰花瓣。調製者需用蜂蜜覆蓋雙手,仔細壓製混合物,並靜置過夜。翌日,將混合物擠壓,轉移至內壁塗有蜂蜜的容器中保存。

根據塞西莉的研究,玫瑰香料是古希臘羅馬最受歡迎的香氛成分之一,因此她推測,當時的人們會在雕像塗抹玫瑰香料,使其散發出迷人的香氣。

單圖
文章插圖

圖為希臘提洛島的遺址。

網友 wikimedia

神明也要香香的

讓雕像充滿香氣有許多種方法,有些雕像經過一種稱為「ganosis」的工藝,將蠟和油的混合物塗滿雕像表面;有些雕像則會塗上橄欖油,這種作法稱為「kosmesis」,目的是保護雕像免受自然環境的侵蝕

然而,因為香氛與蠟會隨時間分解,現在幾乎難以找到仍留存香氣的雕像作為證據佐證,除了一座公元前三世紀貝勒尼基二世(Berenice II)的雕像。塞西莉表示,雖未能在雕像檢測到氣味,但發現表面含有蜂蠟的殘留物,顯示雕像表面可能曾經塗抹過香膏。

「五彩繽紛的色彩搭配珠寶與花環,能營造雕像栩栩如生的感覺,」塞西莉解釋道。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雕像看起來更加「鮮活」,這在希臘語中稱為mimesis,是一種模仿自然藝術概念。而在雕像塗抹香氣則能進一步強化這種效果,

「例如,一座裝飾華麗的神祇雕像安置在神廟內,會讓參拜者產生一種錯覺,彷彿神明真的存在於神廟之中。」

單圖
文章插圖

網友 picryl.com

無所不在的香氣文化

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古典學教授韋利蒂普拉特(Verity Platt)表示,雕像塗抹香氣的習俗與當時的宗教信仰密不可分,「在古希臘,幾乎所有事物都與宗教有關。」

普拉特進一步指出,香氣在古希臘文化中無所不在,例如貴族男性在參加酒宴會在身上塗抹香水,這類宴會不僅是社交場合,也與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崇拜有關。此外,動物祭祀所使用的煙霧與香氣更被視為神明的供品,傳說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會「享受」這些香氣。

「過去幾年,人們開始重新認識古典雕像的鮮豔色彩,現在我們又發現它們可能還有香味,」普拉特說道,

「這讓我們更加理解古代希臘世界,不僅色彩繽紛,而且充滿更多的感官體驗。」

單圖
文章插圖

地球圖輯隊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

延伸閱讀

收起全部

參考資料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