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襲伊朗的B-2幽靈轟炸機:要價21億美元、能飛44小時、配有微波爐和馬桶,揭密美國空軍的王牌

美東時間6月21日,美國發動「午夜重錘行動」(Operation Midnight Hammer),正式介入以色列伊朗間持續升高的軍事衝突。

這場行動規模龐大,共動員超過125架軍機、數十架空中加油機、一艘導彈潛艦,以及七架從美國本土起飛、橫跨大西洋、飛行18時抵達伊朗的B-2「幽靈」戰略轟炸機(B-2 Spirit),目標是伊朗境內三大核心核子設施:福爾多(Fordow)、納坦茲(Natanz)與伊斯法罕(Isfahan)。

這不僅是自2001年以來最遠距離的B-2任務,也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B-2編隊行動。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Peter Brian Hegseth)形容這場打擊「極其隱密」,僅有極少數人知情,「我們的B-2轟炸機完成來回任務,世界毫無察覺。」

誕生於冷戰結束前夕的B-2「幽靈」戰略轟炸機,自1997年服役至今,以其獨特的飛翼外型與匿蹤能力著稱。除了高達21億美元(約新台幣606億)的造價,其先進的設計技術、威攝敵人的戰略應用,始終是美國空軍的王牌,同時也是最神秘的武器之一。

但為什麼美國需要擁有一架,可以長時間、遠距離執行任務的轟炸機?一切都要從美國參與第二次大戰開始說起。


本文特別邀請通曉古今、精通歷史、軍事戰爭與武器的 YouTube 頻道《搞什麼歷史?看什麼電影!》主持人 XXY 撰文,帶領小隊員們一同深入探索這架來無影去無蹤,全球唯一的「匿蹤戰略轟炸機」——B-2 幽靈轟炸機的誕生與傳奇歷史。

文章插圖

網友 goodfon

美國:為了橫跨大西洋,我們需要能飛很遠的轟炸機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又在短短一年內橫掃大半歐洲土地,同盟國僅能以英國做為對抗軸心國的反攻基地,試圖對歐陸本土進行反擊。1941年12月07日,日本發動珍珠港事變,也讓美國正式投身二戰

然而,身處在西半球的美國,不論是相對於歐洲還是亞洲前線都讓它面臨尷尬局面——美國必須橫跨大西洋或太平洋才能夠支援盟友。

這使得美國急迫需要一款擁有長距離航程、高載彈量、航速快等特性的遠程轟炸機。但在當時,美軍普遍使用的B-17「空中堡壘」轟炸機(B-17 flying fortress),若要馳援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國,就必須往北飛往格陵蘭進行中繼補給,再轉飛至英國本土,不但耗時耗油,長途運輸也讓美國軍人暴露在高風險的環境之中。

把「機翼」設計成飛機主體?

美國陸軍航空隊向美國航空工業界廣發招標書,內容載明未來轟炸機至少需要攜帶1,000公斤炸彈、最大航程能夠達到8,000英里(約12,974公里),航速達250英里/小時(約400公里/小時以上)。對比B-17「空中堡壘」轟炸機的最大航程2,000英里,這些標規可說是相當具有挑戰性。

一般而言,傳統飛機的機翼為飛機提供強大升力,但同時也必須在尾部加上垂直和水平尾翼以穩定機身;倘若需要高速飛行,機翼就不能設計太大,且需要配置更多引擎提供動力。

而接下這個「不可能任務」的是美國航空工程師約翰諾斯洛普(John Northrop),他認為以傳統飛機設計的思維進行未來轟炸機的設計,勢必會因為飛機的引擎、尾翼、機身等結構,造成飛行時的阻力增加,而降低飛機性能;但假設這些會造成性能影響的設備都去除掉呢?直接將機翼做為飛機主體,不就一來可以實現最大化升力、最小化阻力的期待了嗎?

這種「飛翼」(Flying Wings)的設計理念隨之誕生。1940年,約翰諾斯洛普設計出首架小型飛翼原型機,並成功試飛,證明飛翼機型具備高效率的飛行性能。這項成果也為諾斯洛普對實踐大型「飛翼」轟炸機的設計打下基礎。

他提出,兩年內打造出擁有航速391英里/小時(約629公里/小時)、航程達7,500英里(約12,070公里)的性能規格;這雖然和招標書的要求有些許差距,但在當時的航空工業界而言,仍是大膽且前衛的設計。

文章插圖

圖為約翰諾斯洛普與XB-35原型機的合影。

網友 wikipedia

B-2轟炸機的前身,飛翼轟炸機始祖XB-35

為何會說是大膽且前衛的設計?首先,為了滿足長時間飛行,機組人員需要包括正駕駛、副駕駛、領航員、投彈手、無線電手、工程師、操作武裝的機槍手等,再加上輪班人員就高達16人。這16人全都必須集中安置在機翼中央的艙段中,還得配備駕駛艙、作戰設備艙與起居空間,光是這個配置,就使機翼本身變得相當厚重。

不過,正是這樣的厚度,讓飛翼的兩側擁有足夠的空間來搭載超過一萬磅的炸彈,以及容納巨大的引擎,提供長時間飛行所需的推進力。

文章插圖

圖為XB-35的內部設計,機翼中央配備折疊床,作為飛行員的起居空間。

網友 picryl.com

而為了減少巨大翼展所帶來的阻力,飛翼轟炸機搭載了28缸、雙渦輪增壓的活塞式引擎,每具引擎都裝配了兩對反向旋轉的螺旋槳,以提升效率與穩定性。

此外,為了維持轟炸機在空中的穩定性,在沒有垂直和水平尾翼的情況下,機翼的後方加入了副翼以控制飛翼的飛行姿態。這些設計完全顛覆了當時飛機必須擁有機身與尾翼的傳統觀念。

飛翼轟炸機的原型機於1941年4月正式完成,並命名為XB-35。在美軍的大力支持下,該機型於1946年開始進入量產型原型機階段,總共製造出13架。隨著噴射動力成為航空發展的新趨勢,其中兩架更被改裝為噴射引擎版本,命名為YB-49。無論是XB-35還是YB-49,兩者皆於1946年成功試飛,也標誌著飛翼設計邁出關鍵的一步。

文章插圖

圖為XB-35。

網友 picryl.com

差點成為民航機?

有趣的是,這種飛翼轟炸機的設計,在戰後一度被視為未來民航機的理想藍圖,甚至有設計師構想,將原本用來投擲炸彈的艙段改裝為乘客座艙,供旅客更遠航程、舒適、穩定的旅程。

然而,當XB-35投入實際研發時,卻遇到多種困境與挑戰。自1946年首次試飛成功後,幾乎每一次試飛都因為螺旋槳葉片損壞、引擎過熱、變速箱故障等問題被迫中止。歷經19次試飛失敗後,諾斯洛普終於放棄原本設計中複雜的反向旋轉螺旋槳系統,改而投入改用噴射引擎的YB-49。

雖然換裝噴射動力能讓飛行速度與高度表現更優異,但也代表需要搭載更多燃料,因此犧牲掉載彈的空間,讓航程或是火力都大大縮水。

而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則是在1948年06月05日的YB-49試飛;這場試飛在飛機起飛後的40分鐘便發生意外,飛機在空中解體,造成五名機組人員不幸罹難。在總總因素考量之下,XB-35和YB-49在1940年代末期,陷入開發地獄後便無疾而終。

精準打擊的代表:B-2幽靈轟炸機

「飛翼」轟炸機的構想並沒有因為XB-35和YB-49的胎死腹中而終止。相反地,約翰諾斯洛普意識到,「穩定性」才是飛翼設計飛行安全的最大關鍵。他將重心轉向一項當時極具前瞻性的技術——自動駕駛。

這種自動駕駛系統必須隨時監控飛機的飛行姿態,透過不間斷地「自動調整」飛翼副翼,來穩定飛翼的飛行姿態,減輕飛行員手動調整的負擔。這種自動駕駛系統在1980年代後,因電腦出現後獲得重大突破。

1970年代中期,美軍的軍機匿蹤技術逐漸成熟,1976年也成功催生出全世界第一款投入實戰的F-117「夜鷹」戰鬥機(F-117 Nighthawk)。諾斯洛普早在1940年代提出的「飛翼」設計,也因美蘇冷戰期間軍事競賽加劇、對匿蹤性能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再度受到關注與重視。

1981年10月,B-2幽靈轟炸機啟動研發,1997年,B-2幽靈轟炸機正式服役。自此之後,B-2始終是美國空軍執行全球戰略滲透與精準打擊任務的關鍵利器,至今仍無可取代。

文章插圖

B-2「幽靈」轟炸機的外觀,與早期XB-35、YB-49頗為類似。

網友 wikipedia

唯一配備「微波爐」的美國戰略轟炸機

目前美國空軍的戰略重型轟炸機包括 B-1「槍騎兵」(Lancer)、B-2「幽靈」(Spirit)、以及 B-52「同溫層堡壘」(Stratofortress),分別負責不同的任務類型。

由於B-2幽靈轟炸機是現役戰略機隊中機組人員最精簡的機型,通常僅由兩名飛行員執行任務。為了因應長達30小時以上的飛行時間,B-2幽靈轟炸機的機艙設計格外注重舒適性:它是唯一一款能讓身高六英尺(約1.8公尺)飛行員在機艙內站立活動的轟炸機。

艙內還設有簡易床鋪、小型冰箱與廁所,更特別的是,B-2幽靈轟炸機擁有少數軍機中罕見的微波爐廚房配置,可供飛行員加熱簡餐,是空軍中少數能夠在長程任務中兼顧作戰與休息的戰鬥機。

小號可以用尿袋,想大號怎麼辦?

B-2幽靈轟炸機因其匿蹤能力與長程精準打擊的特性,曾參與多次美國主導的重要軍事行動,包括1999年科索沃戰爭、2001年阿富汗戰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2011年利比亞空襲,以及2025年打擊伊朗核子設施的午夜重錘行動。

其中,2003年伊拉克戰爭曾創下44.3小時不落地連續飛行紀錄,而2025年的午夜重錘行動飛行任務也長達37小時。但問題來了:面對這麼長的飛行途中,飛行員若想上廁所,該怎麼辦?

根據《紐約郵報》報導,曾擔任伊拉克戰爭B-2幽靈轟炸機飛行員的梅爾文迪爾(Melvin Deaile)表示,雖然機上有配備廁所,但「尿袋」仍是轟炸機上最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由於B-2幽靈轟炸機在高空密閉加壓的駕駛艙內飛行,飛行員必須大量補充水分以避免脫水,「我們算過,大約每小時會喝下一瓶水,也意味著每小時都得尿一次,」梅爾文回憶道。「所以我們達成一項協議,『大號』時才用機上的廁所,而『小號』就用尿袋解決。」

根據梅爾文的描述,飛行員使用的「尿袋」其實是一種裝有貓砂的密封袋,因為尿液遇上貓砂會立刻變成凝膠狀,能有效防止外漏。他曾計算,在伊拉克戰爭超過40個小時的任務中,他與副駕駛一共使用了約80個尿袋。

文章插圖

網友 picryl.com

要養B-2幽靈轟炸機,「養機費」可不少

作為史上最昂貴的轟炸機,光是打造一台B-2幽靈轟炸機需耗資21億美元。除了高昂的購置成本,B-2幽靈轟炸機的維護費用也相當驚人。由於機體採用鈦合金與碳纖維複合材料打造,B-2幽靈轟炸機必須停放在具備空調與濕度控制的專屬「匿蹤機棚」中,無法隨意停放在一般空軍基地。

根據美國國防部估算,綜合燃料消耗、例行維修、機組與地勤人員薪資,以及後勤支援等支出,B-2幽靈轟炸機「每小時」的營運成本約為15萬美元(約新台幣433萬)。

此外,因B-2幽靈轟炸機每次執行任務的時間皆長達30小時以上,包括燃料、維修、中途加油、任務規劃及支援飛機,完整的一次行動任務,費用可高達300至400萬美元。而任務結束後的後勤維護與匿蹤塗層重整,單次維修費用也可達數十萬美元。

文章插圖

地球圖輯隊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

延伸閱讀

收起全部

參考資料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