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前往南韓釜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貿易談判前夕,突然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宣布,自己已指示五角大廈「立即開始」進行美國核武測試。
川普這項舉動意味著美國自1992年以來自願遵守的「核爆試驗暫停令」(moratorium)正式破裂,標誌了自冷戰後國際核政策的重大逆轉,也讓全球再度陷入核競賽的陰影。
從「貿易談判」到「核震撼」
當川普飛往南韓釜山,準備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晤前,他突然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表一則貼文,震驚全球:
「美國擁有的核武器數量超過任何其他國家。這是在我第一任期內完成的,包括對現有武器進行全面升級和翻新。由於核武的毀滅性極強,我非常不願意這麼做,但別無選擇!俄羅斯排名第二,中國遠居第三,但(中國)將在五年內趕上來。由於其他國家的核試計劃,我已指示戰爭部(Department of War)立即以同等基礎、規模來測試我們的核武器。這項計畫將立即展開。感謝各位對此事的關注!」
這項宣布不僅在時間上顯得突兀,也在外交上格外敏感——距離川普與習近平的首次正式會晤僅一小時。這場會面目是緩和美中貿易戰,雙方也準備簽署一份框架協議:美國將暫緩追加 100% 關稅,中國則延後實施稀土出口限制一年。
川普的發文並未明確說明美方將如何「開始核試」,是否涉及地下爆炸或僅為展示性試驗尚不明確。而且貼文中,他提及負責的單位是「Department of War(戰爭部)」而非現行的「國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顯示這項指令可能並未經正式程序核可。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當媒體詢問「核試將如何進行」時,白宮官員並未立即回應。儘管如此,這篇社群貼文迅速吸引了全球焦點。
過去,川普也曾多次表態希望擴張美國核武庫,並於2016年於twitter(現改名為X)發布貼文:「美國必須大幅加強並擴張其核能力,直到世界對核武器恢復理智為止。」
打破三十年核試禁令 自1992年以來首度重啟核試
上一次,美國進行完整核爆試驗已是1992年9月23日,地點在內華達州的核試場(Nevada National Security Site),行動代號為「Divider」。
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標誌著長達數十年的美蘇冷戰正式結束,俄羅斯也於同年10月宣布延長其暫停核試驗的決定。既然主要的核軍備競賽對手消失,美國也不再有繼續進行爆炸性試驗來開發和測試新型核武的迫切需求,加上全球反核情緒高漲。時任美國總統的老布希(George H.W. Bush)便宣布「核爆試驗暫停令」(moratorium),停止地下核試。
自那時起,美國便以電腦模擬與「次臨界測試」(subcritical tests)的方式來進行核武實驗,而非進行實際爆炸。「核爆試驗暫停令」雖無法律約束,但一直被視為全球核武克制的重要象徵。
根據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記錄,美國自此「自願停止核爆試驗」長達三十多年。而川普的這道命令,將打破這個禁令,宣示了自冷戰之後,美國即將恢復核武測試。
俄中核動作頻繁 武力展示還是政治談判籌碼?
川普宣稱,此舉是為了回應其他國家的核試行動。近來,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公開宣布成功測試兩項新型核動力武器——包括可攜核彈頭的「布列斯特尼克」(Burevestnik,又稱「海燕」)巡弋飛彈,以及可引發巨大放射性海嘯的「波塞頓」(Poseidon,又稱「海神」)核動力魚雷。
俄羅斯官員亞布可夫(Sergei Ryabkov)表示,俄羅斯事前已通知美方測試訊息。這符合現存核裁軍條約,例如2010 年美俄簽署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條約中要求關於試射戰略武器的透明度和通報機制(根據雙方協議,該條約將於2026年2月5日到期,目前來說仍具法律上的有效性。)但,俄方通報的內容可能僅限於試射的區域和時間,而非武器的全部技術細節。
但對川普來說,儘管這些武器尚未涉及實際核爆,但其戰略威懾意涵明顯。他批評普丁的試射「不適當」。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分析人士指出,川普此舉很可能是一種政治訊號,意在向中國與俄羅斯展現「強硬領導」,利用核議題作為外交槓桿,以強化在對中、對俄談判中的籌碼。
全球核武的「脆弱平衡」
根據CNN報導,目前全球共有約九個擁核國家,自1990年代起,除北韓於 2017年進行核爆外,其他國家均停止核爆試驗。中國最後一次核試是在1996年。
根據1996年由聯合國大會通過並開放簽署的國際條約——《全面禁止核試條約》(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 Treaty, CTBT),包括美國、中國與俄羅斯在內的多數有核國都簽署了禁止「任何核爆」的協定,但儘管 CTBT 具有廣泛的國際支持,但由於中國、美國、埃及、伊朗、以色列等雖已簽署但未批准,它在法律上尚未正式生效。儘管如此,全球對核試的默契維持超過三十年,如今卻面臨破裂危機。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依據國際廢除核武運動(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Abolish Nuclear Weapons, ICAN)資料,目前俄羅斯擁有約5,580枚核彈頭,美國則有5,044 枚,故川普所稱「美國核武最多」並不符合事實。
中國的數量雖不及美、俄兩國,但美國國防部估計,北京可能在2030年前擁有超過1,000枚核彈頭。川普在貼文中警告:「中國將於五年內趕上我們(美國)。」
「沒有任何理由恢復核試」
川普的宣布也在美國國內引發譁然。內華達州聯邦眾議員蒂塔斯(Dina Titus)在 社群平台X上發文譴責說:「絕對不行。我將提出法案阻止這件事。」若內華達核試場重新啟用,不僅會破壞美國數十年來的國際承諾,也可能造成當地環境污染與居民健康風險。
根據華盛頓郵報導,專家分析穿普政府這樣的政策轉向「既無必要又具危險性」,若美國打破長期「核爆試驗暫停令」,不僅將削弱《全面禁止核試條約》(CTBT)的權威,也可能刺激其他核國家效仿。
美國軍控協會(Arms Control Association)執行長金柏(Daryl Kimball)指出,美國國家核安全局(National Nuclear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NNSA)並不具備立即恢復核爆試驗的能力,即使要重新啟動,也至少需要36個月準備時間。而且因目前政府關門,該機構多數員工仍在停薪狀態。
若美國真重啟核試,不僅會使與俄中三方的戰略互信進一步崩解,也可能迫使其他核國重新考慮自身立場,掀起新一輪核競賽。金柏警告:「這樣的舉動只會破壞國際對核試禁令的信任,刺激其他國家跟進。」
習近平不喜歡驚喜
川普的宣布時間點,也耐人尋味。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中國議題專家賴爾・莫里斯(Lyle Morris)指出:「這完全是突襲。北京(習近平與中國官員)不喜歡在重大峰會前被突發議題打亂節奏,而這項宣布顯然讓他們措手不及。」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中國議題專家喬納森・辛(Jonathan Czin)分析:「川普或許想藉此展示強硬,但結果卻讓習近平態度更加強硬。」並且:「北京已證明它能用貿易與稀土反制美國,不會輕易退讓。」
川普與習近平在釜山金海空軍基地(Gimhae Air Base)會面時雖然微笑寒暄,但氣氛微妙。「相信我們會有一次非常成功的會談,我毫不懷疑。他(習近平)是個非常強硬的談判者」川普在鏡頭前說。習近平則表示:「看到你,我感到很溫暖。雖然我們並非總是看法一致,但我相信中國的發展與你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願景是並行不悖的。」
這也是兩人自二人自2019年日本大阪G20峰會以來首次面對面會晤。自川普重返白宮後,已三度與習通話。這次會面被視為緩和美中緊張的關鍵一步,但「核試令」使外交氛圍瞬間轉冷。
「和平總統」的野心
有趣的是,這一切發生在川普積極塑造「和平締造者」形象的時刻。他近來多次強調自己「致力於全球穩定」,甚至傳出有意競逐諾貝爾和平獎。然而,這篇貼文顯然與此形象背道而馳。
在二戰結束後,「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對曾參與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科學家說:「我們必須學會以新的方式思考。我們不能只問什麼對自己有利,而要問什麼對全人類有益。」他呼籲科學家應超越國家界線,將核能視為全球共同的道德議題,而非政治武器。
核武的恐怖能讓人類建立持久和平嗎?
川普的「立即核試」宣告,表面上是展示美國力量,但實際上更反映出國際信任與軍控體系的脆弱。在俄烏戰爭、台海緊張與地緣政治、關稅戰對抗交錯的當下,這項突如其來的政策轉向,或許不只是一次軍事動作,更是一場政治賭局,是對全球核秩序的一次「壓力測試」。
「原子彈使未來戰爭的前景變得難以忍受。它會帶領我們登上山頭的最後幾步,而在那之後,將是一片完全不同的國度。」奧本海默相信核武能迫使人類重新思考戰爭與國際秩序,但同時也懷疑人類是否足以控制這股力量。
- 【延伸閱讀】廣島原爆70周年 倖存者:政府淡化當年的錯 
川普此舉也讓全球重新意識到——戰爭的陰影從未真正散去。三十年來,人類一直試圖讓核武遠離實驗場,如今可能再次走回歷史的危險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