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內戰三周年 鏡頭拍下孩童心碎身影

1,095,這是戰爭至今的天數,10萬,是已經消失的生命,300萬,是無家可歸的人數,這些數字僅僅只是官方粗略的估計。

單圖
文章插圖

照片中滿身塵土的男孩緊緊抱住他剛從瓦礫堆中救出來的妹妹,他們所住的阿勒坡地區剛剛再度受到政府軍空襲。

路透社

2014年3月15日,敘利亞內戰屆滿3年,這場已經持續36個月的戰爭引起全球關注,隨著越來越多利益團體、政府聯盟介入,戰爭的走向未見結束,反而是越來越膠著難以釐清。我們看到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時,總不免憤怒,但像是敘利亞這樣發生在一國之內的戰爭,卻只讓人感受深重的無奈。

過去1000多個日子中,許多戰地攝影師冒死深入當地,拍下平民百姓的實際情況,其中孩子們的身影最讓人心碎。儘管戰爭對大部分人來說相當遙遠,但就如同該影片所言「不在眼前發生,不代表沒有發生」,敘利亞的戰爭是確實發生在地球上。

從內戰擴及到全球對峙

敘利亞內戰的原因,要從2011年說起,當時居民不滿政府措施,要求經濟改革和民主政體,但隨著不滿情緒升高、政府鎮壓民眾等行動之下,敘利亞境內開始出現推翻總統的聲音,2011年3月15日,反抗政府的聲浪開始在全敘利亞各地發酵,直到4月底前已經成為舉國上下的反政府行動。

這場內戰,粗略劃分為政府軍和反政府軍雙方,但隨著政治派系、宗教團體的涉入,以及歐美各國政體的介入下,目前戰事的支持與否態度,也成了西方各國與中東、中國等地表態的戰場。

單圖
文章插圖

對身在遠方的我們來說,無時不刻得躲避炸彈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照片中的女孩滿身塵土,她的爸媽已經在剛發生的政府軍空襲行動中喪生,其他人救了她後只能趕緊找地方躲避。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阿勒坡大城中的居民正在找掩蔽。

路透社

子彈如雨落下

2013年1月底,聯合國估計這場內戰已經讓6萬居民喪生,目前死亡人數也早已超過10萬人。每天都有敘利亞人逃到約旦難民營尋求庇護,隨著戰事衝突的升高,光是在2013年,每個禮拜就有2萬名敘利亞人被迫逃往難民營。

更令人不忍的是,隨著湧入人數增加,難民營的生活情況更加艱困,用水、食物等資源不足,加上當地正受到嚴寒低溫侵襲,物資不足的難民們處境堪憐。

單圖
文章插圖

2012年的衝突中,受到波及的女性抱著女兒在醫院等待救治。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畫面帶有裸露與血腥內容,請斟酌點閱。

繼續閱讀

醫生沾血的手套上是一顆剛從小女生手上取出的子彈,躺在床上的小女孩因為痛苦皺眉。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照片中的孩子們剛被人從化武毒氣攻擊中救出。

路透社

2013年8月,敘利亞出現駭人的化武毒氣攻擊事件,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近郊的Ghouta區遭受嚴重的攻擊,炸彈以及帶有毒氣武器重創當地,目前推估有上百位民眾死亡,敘利亞反政府軍則表示超過1,000位居民在這場毒氣攻擊中喪生。

當時BBC駐地記者拍攝的影片中顯示出傷患出現抽搐、無法呼吸、肢體僵硬等現象,傷者們只能在臨時搭起的急救站等待救援。專家研判這是一波神經性毒氣攻擊。

救治傷患的博威達尼醫生(Ghazwan Bwidany)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患者都出現了口吐白沫、窒息和視線模糊的症狀,尤其是孩子們的症狀特別嚴重。

我們沒有救治這麼大量民眾的資源......我們現在把傷患放在清真寺或學校中。我們醫療資源不足,最重要的解毒劑阿托品(atropin)也不夠。」

單圖
文章插圖

拉哈芙(左)與卡瑪因為戰爭受傷,臉上留下嚴重的傷疤,他們手中拿著爸爸的手機,告訴記者她們以前的樣子。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照片中的小女生剛從學校下課,她發現家被炸毀時忍不住哭出來。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戰爭的陰影一直籠罩在當地民眾身上,但不懂世事的孩子們還是會在恐懼環伺的生活中找到讓他們開心的事物。照片中是敘利亞古城霍姆斯(Homs),一位小女生踢著剛找到的球。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大馬士革城郊區,小女生抱著娃娃坐在毀壞的建物附近,身後的門縫間可以看到另一名小男生探出頭往外望。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對敘利亞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從懂事開始,戰爭就已經成了生活一部分,有的孩子會跟父母親友一同加入作戰陣線,也有的孩子會和父母在兵工廠內進行槍砲製造作業。照片中的女孩手持槍枝和反政府的解放敘利亞軍坐在一塊兒。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女孩提著水桶走過毀壞的城鎮。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一位小女生拿著標語「300 孩童沒有教育」(300 children without education ),她的身後還有許多寫上數字的標語。她與大人們所在的古城霍姆斯(Homs),受到政府軍和反政府軍兩派把持,居民缺乏食物和物資陷入窘境。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2014年1月20日,《路透社》的記者走訪到曾發生過毒氣攻擊的大馬士革Ghouta區,照片中小女生正在吃她今天唯一的一餐:一顆杏桃。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逃到保加利亞當地的小女生正開心的盪鞦韆。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烏姆(右)和先生阿布一同坐在沙發上,她的女兒法藤(Faten)撒嬌地坐在她身上。內戰發生前,烏姆是一名美髮師,但戰爭開始後,她接受先生的訓練成了「發聲權」(Sawt al-Haq,英語為Voice of Rights)的軍人之一。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芭拉(Bara'a)正在替娃娃洗頭,她和家人一起逃到位在黎巴嫩邊境的難民營中。許多逃離家園的難民們,並沒有因為遠離內戰而生活好轉,事實上難民營的惡劣生活環境也讓人看了不捨。

路透社

逃往難民營的生活

2013年《衛報》報導中,實際訪問到跟孩子們住在札阿塔里難民營的婦女,她們在影片中講到了成為難民的心情、水資源對他們多麼重要,以及面對家中男性都無法保護全家人時,自己必須挺身保護孩子們的心酸:

「我們以前每個禮拜都會被襲擊1-2次,然後那些人會毆打我的丈夫和兒子,我只能求他們放過我先生和兒子,我什麼武器都沒有,最後我真的受不了了,只好離開。

大家都知道穆斯林進行齋戒時,從晨禱到隔天早上都是禁食的狀態,所以到早上的時候我們就會變得很渴;先知穆罕默德告訴我們,就算住在河邊也不要浪費一滴水,(難民營)這邊的水資源不多,而且對孩子們來說,要把一桶桶的水提到帳篷邊是很辛苦的,孩子們常因為要在大太陽下等著取水而中暑,這邊的人們都常常感到口渴,而且因為這邊的天氣很熱,大家也很需要常常沖澡。

一到齋戒期的時候,根本就是場惡夢。首先,在帳篷區是沒有廁所的,再者,這裡沒有配置風扇,加上因為沒有地板的緣故,也無法灑水降溫,所以這邊對水的需求非常大,大家需要水來清潔自己。

當男人們已經不能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能保護他自己的時候,這對一位母親來說真的很難受。她必須起身保護自己的孩子、面對現實,必須更加堅強,或許也因為如此,許多敘利亞母親的潛藏力量都被激發出來。」

單圖
文章插圖

在古城霍姆斯中一起玩耍的女孩。

路透社

不要忘記家鄉

在《衛報》的訪問影片中,難民營內的母親就說:「有時候我跟孩子聊天時,會一起想家、談談過去那些美好,這樣我的孩子就不會忘記家鄉,並會繼續愛著那塊土地。但如果離開老家太久,我想他們可能就會忘記家人、忘記一切......」

單圖
文章插圖

站在難民營帳棚外的小女孩往遠方張望。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靠近印度的Mrajeeb Al Fhood難民營,此處在2013年4月時,就已接收了2500名左右的敘利亞人。

路透社

由英國拯救孩童聯盟所製作的廣告,設定戰爭如果發生在倫敦,小女生的一天會非常不同。這部片揭示了戰爭的殘酷。

單圖
文章插圖

地球圖輯隊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

延伸閱讀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