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也可以變玩具 中國迷你藝術「毛猴」

夏天是蟬的季節,小時候常會蹲在大樹下撿起一個個蟬殼,收集起來帶回家當成玩具來玩,不過你知道,其實早在清朝就有人把蟬殼做成精美的小玩具嗎?

單圖
文章插圖
路透社

在中國,有一個特別的傳統技藝叫做「毛猴」。

根據《維基百科》,毛猴是迷你藝術的一種形式,藝術家用蟬殼和玉蘭花花苞做出一個超迷你的雕像。

這項技藝是中國北京的一種特殊藝術,起源於清朝,傳說北京的一家中藥店的老闆因為家裡太窮,沒有錢幫兒子買玩具,靈機一動的他想出用中藥藥材來製作,幫兒子設計了這個逗趣的迷你玩具「毛猴」。

單圖
文章插圖

藝術家在昏黃燈光下做著毛猴。

路透社

最常見的毛猴藝術品主題是猴子在跳舞,或是擺出各種趣味姿勢,藝術家會用玉蘭花花苞做成猴子的身體,再用蟬的身體來做猴子的手腳,最後再用蟬觸角做成猴子的尾巴。

單圖
文章插圖

藝術家先在紙上畫出作品的設計稿。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準備好用來做毛猴的材料──蟬殼和玉蘭花苞。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幫毛猴小人戴上綠色的毛線帽。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從蟬殼上取下蟬的腳,再安裝到毛猴小人身上做成小人的手。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藝術家的其中一個作品,可以看到好幾個毛猴小人一起玩著滾雪球的遊戲。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最後再用鑷子細心的調整作品,一個完整的毛猴小人玩雪作品就完成了。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地球圖輯隊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

延伸閱讀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