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佔中報導 中西媒體大不同

媒體的報導角度,除了呈現事件不同面貌外,還能彰顯背後運作的意識形態以及各國政府的角力戰,這次香港佔領中環的行動,就得到許多西方媒體的曝光,但相對於西媒對衝突和示威的刻畫,中國媒體則多偏向「和平」的描述。

單圖
文章插圖
路透社
 

BBC6號報導中國媒體向香港民眾喊話,要求港人「杯葛佔中行動」,同時指責西方媒體「煽動」這次的民運事件。

上週時,香港政府對佔中示威者喊話,要求他們盡速結束佔領行動,但眼看港府給的撤離期限到期,周末時仍可見到抗議民眾再度集結到抗議現場。

會有這波示威,是因為中國政府規定香港2017年大選的特首候選人要由他們來指定,示威者對中國的決定感到憤怒因此走上街頭抗議,主張他們要真正的民主。



單圖
文章插圖
路透社
星期一這天,佔中陣營讓出一條通道讓上班族到政府大樓辦公


中媒:佔中開始撤離
周一6號這天,中國幾家媒體就以頭條的方式報導香港佔中的事件,其中幾家平面媒體就引述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表示「香港部分佔中者與警方握手後撤離」。

《中國日報》網上,則形容這場佔中行動「氣氛平和」,並表示「示威者中出現分裂」,以及「示威者缺乏領導者」;國營媒體也指出「有越來越多人加入藍絲帶運動,一同反對佔中行動」,《新華社》就報導到,香港當地有超過千名的計程車司機反對佔領中環的活動,亦有評論提醒「和諧穩定」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基礎,這篇「抵制佔中,還香港一片淨土」為題的評論最後,也談到「只有人人抵制佔中,人人團結一致擁護2017年普選的合法順利推進,香港社會才能重歸和諧安定,香港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才有希望有盼頭。」



 
單圖
文章插圖
路透社
佔中陣營架起了舉著雨傘的雕像
 

僅更新反佔中行動
中國的《環球網》中,也可以看到「即時更新」有關佔中行動的訊息,網站上不斷更新反佔中的動態,其中,就可以發現站上多是摘錄外媒的警告,表示香港的經濟將因為佔中受到衝擊等等,網站上也發布民眾高舉反佔中活動標牌的照片,但是,有關佔中者遭毆至頭破血流的畫面,網站上則是隻字未提。

此外,《人民日報》則是抨擊佔中者「自詡是香港未來的拯救者」但「實際上卻是侵犯大眾的利益,並違反民主的原則」。


「美國主子」
​同時間,數家媒體則是把矛頭對準「干擾」香港佔中事件的西方媒體,例如北京大學的傳播學者就在《人民日報》上譴責「外國政治干預」干擾了這次的佔中事件。至於港媒,則是開始聚焦在如果佔中無法落幕,香港該何去何從。

香港親中媒體《中國評論新聞網》上,有記者評論美國方面應該要摸清中國的香港底牌,其中就點出,中國政府不會改變他們對香港政策,同時會繼續支持目前的香港政府。另外,這篇評論也提醒港人,「美國人是很務實的,是懂得進退的。所以,是否繼續支持佔中,美方已經開始猶豫!」。

「如果佔中活動組織者莫名其妙地軟下來,那就說明,美國的主子發出了與過往不同的指令了!」

 

單圖
文章插圖
路透社
佔中行動讓數條主要道路出現無車輛的狀態

 
單圖
文章插圖
路透社
上周末時,佔中民眾不畏政府的撤離警告,持續集結在市區中


 
單圖
文章插圖
路透社
周六時,反對佔中的民眾和佔中示威者發生衝突,有民眾試圖想把佔中陣營架起的拒馬拉開,遭到其他人拉扯


 
單圖
文章插圖
路透社
周末的佔中行動一度出現緊張衝突場面

 
單圖
文章插圖
路透社
佔中民眾和反佔中發生衝突,佔中陣營高舉起手搭成人牆


 
單圖
文章插圖
路透社
一位反佔中的民眾對著佔中陣營叫罵


 
單圖
文章插圖
路透社
和反對佔中民眾發生衝突,年輕人忍不住難過



 
單圖
文章插圖
路透社

如何重建信任
在《明報新聞網》的社評上,指出香港的年輕世代對一國兩制信心新低落,當中就警告「失去了的信任如何重建、未來兩地關係會往哪裏去,這一切質疑必須妥善解決,否則的話,前路只會愈加崎嶇、人心更加波動、社會反對運動會更多。」

香港《蘋果日報》的「蘋論」則點出,現在的佔中行動造成香港當地諸多不便,香港政府和示威者之間應該要展開真正的溝通對話。

「單單要求學生、市民退讓既不合理也不合乎政治現實,更跟佔領現場的氣氛脫節。一眾社會領袖真希望困局有轉機的話,他們應當用他們的影響力及政治能量游說北京及特區政府改變寸步不讓的態度,改變蔑視民意民情的做法。」


 
編註:對原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 “China media: 'Harmonious environment' absent for Hong Kong talks

 
延伸閱讀:《香港爭民主系列報導
台灣太陽花學運系列報導
20年民主無感 南非青年夢醒不投票
 
單圖
文章插圖

地球圖輯隊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

延伸閱讀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