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柏林圍牆邊一名小女生拿著石頭往柏林圍牆捶下去。
路透社等了35年的自由
《時代雜誌》報導,11月9日這天,德國柏林預計要迎接超過100萬的遊客,原因無他,因為2014年的這一天,恰好是柏林圍牆倒下後滿25周年的日子。
根據《法新社》報導,週六8號時,柏林就已經可以見到許多遊客湧向柏林圍牆遺址區,他們紛紛拿起相機對著遺址拍照,另外,有更多人是好奇拍下圍牆邊連綿成排的7000多顆白色汽球,這些氣球裝置藝術「邊境之光」(Lichtgrenze),位置就放在當年東德境內,目的是要紀念柏林圍牆倒下滿25年,氣球會在11月9日這天施放,替為期3天的紀念活動畫下句點。
在東德長大的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她在一段致詞中談到:「我想沒有人會忘記那一天,至少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我等待所謂的自由已經等了35年。這一天,改變了我一生。」
戈巴契夫(左)恭喜東德最後一位領導人埃里希·昂奈克(Erich Honecker)贏得選舉給了他一個友好熱吻。
路透社邀請民主推手出席
25周年這天,活動也邀請到諾貝爾和平獎的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他在當時推動的民主改革和開放(glasnost and perestroika)間接促成了柏林圍牆倒下,週日的活動上可以看到他和其他領導人一同列席,觀賞慶祝25周年的紀念煙火和音樂會。
一道圍牆分割了東西德。Photo credit: wikicommons
網友155公里的隔閡
柏林圍牆(Berliner Mauer),這座圍牆建於1961年,長度約為96英里(約155公里),目的是將當年早已分裂狀態的柏林劃分東西。1989年時,歷經數周的抗爭,東德政權終於決定在11月9日這天讓境內民眾跨越圍牆到西邊去。
事實上,柏林圍牆一開始僅有部份被敲碎,它真正被人毀壞「倒下」是在下一年,也就是東西德統一的1990年才發生。
1989年的晚上,得知可以越境進入西德的民眾焦急的擠到邊境,和駐守邊界的軍人們緊張對峙。
路透社由於當時統一社會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誤解上級命令,錯誤地宣佈柏林圍牆即刻開放,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走上街頭,拆毀圍牆,整個德國陷入極度興奮狀態。此事件也稱爲「柏林圍牆倒塌」。
路透社記者會上誤解引發民怨
1989年11月9日那天,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誤解政策,在直播的國際記者會中宣佈,「即時」(sofort, unverzüglich)取消所有外遊限制。事實上,雖然東德政府確實有取消限制的計劃,但並非即時生效;當時有大批東德人經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逃往西德,使東德政府不得不取消外遊限制,在翌日生效。
當時沙博夫斯基在記者會上說;「現在無需證明(旅行證件或外國親屬關係)即可申請個人出境。出境許可將儘快簽發。管理護照和出境登記的各人民警察事務部和分局在辦理簽證和永久離境證件時不得拖延,並且無需考慮是否符合永久出境條件。在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邊境也可以辦理永久離境。」
漢堡《圖片報》記者彼德·布魯克曼再次詢問道「這將何時生效?」,沙博夫斯基逐字回答道:「據我所知……立即生效,毫不拖延。」
兩個記者隨後問道:「對於西柏林也生效嗎?」沙博夫斯基回答道:「允許通過民主德國與聯邦德國以及西柏林的所有邊境檢查站永久離境。」沙博夫斯基的新聞發布會馬上成為了當晚西德媒體的重要新聞。
東德和西德的親友見面相擁。
路透社西德鮮花香檳迎接
由於西德媒體在得知這一消息後的廣泛報導,柏林圍牆邊境聚集了大量等待邊境開放的東柏林人。此時邊防軍、國家安全局、駐柏林的蘇軍部隊都沒有被通知是否需要武力介入。
駐守在邊境的軍人面對大批湧入的東德民眾,以及越來越激動的民怨和焦慮,最後,晚間10點多,軍方停止阻攔,允許人們通過檢查站,也幾乎不檢查他們的證件。在另一側等待的西德人用鮮花和香檳歡迎湧入的東德人,隨後一群人爬上了柏林圍牆。
午夜時,柏林圍牆的所有檢查站均已開放且德國內部邊境也同時開放。由於大多數人還在睡覺,東德人真正的大量湧入是在11月10日的早上。
1989年柏林圍牆邊境開放後,當時為了防止走私犯罪發生,邊境的守衛會檢查過境車輛。
路透社擠在牆邊的東德居民和邊境軍人互相對峙。
路透社一名西德來的小女生指著牆上的洞回望她的爸爸。
路透社西德的居民在另一邊為東德民眾守夜。
路透社1989年11月9日那天,東德人民興奮地攀上圍牆,他們等待這一刻已經數十年。
路透社攀上圍牆的民眾。
路透社想要越境的民眾拿起鐵鎚敲圍牆。
路透社許多人都拿起槌子象徵性地想毀壞掉這一座阻擋他們自由多年的圍牆。
路透社民眾舉著「統一」的旗幟興奮上街。
路透社一名男性興奮出示他拿到的西德人民護照,準備前往奧地利。
路透社起重機把部份的圍牆吊起移走。
路透社1989年11月12日,柏林圍牆附近開始有推土機具進駐,準備拆掉圍牆。
路透社大量的東德民眾湧往西德。
路透社軍人把剛從邊境檢查哨拆下的牌子拿走。
路透社車輛紛紛從東德湧入西德。
路透社工人忙著把部份的圍牆移走。
路透社邊境檢查哨滿是急於離開東德的民眾。
路透社湧入西德的東德人民,他們受到西德民眾夾道歡迎。
路透社俄國著名指揮家及大提琴家羅斯卓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在1989年11月12日到圍牆旁拉上一曲。
路透社回顧柏林圍牆倒下↓
影片中談到,1989年夏末秋初,東德境內人民對於柏林圍牆能不能倒下的聲音越來越大,當時許多人耐不住焦急湧入華沙、布拉格等地的大使館,邊境可以見到軍人不斷阻擋民眾湧入。
1989年11月,超過100萬東德民眾示威要求結束東德政權,這樣的人數佔了當時德國人口10%,最後,東德政府在11月9日宣布開放民眾進入其他國家。
一開始,記者會上的「立即開放」說法造成誤會,也引發民眾感到背叛,有人就撕毀了自己的護照和簽證。最後也讓激動的民眾湧到圍牆旁破壞,而邊境駐守軍不願擔下和民眾衝突的責任,也在11月9日開放邊境。
影片中能見到,許多人都是歡欣鼓舞地走過柵欄,進入西德,擁抱他們等待多時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