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Kanichat/Je suis Charlie
網友 Kanichat/Je suis Charlie2006年一「畫」成名
這不是《查理周刊》第一次遭受暴力攻擊,早在2006年《查理周刊》就因為在丹麥報紙上,發表諷刺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將穆罕默德與恐怖主義掛鉤而引發伊斯蘭社會的不滿。
日前7號時,赫芬頓郵報也整理了《查理周刊》歷來較具宗教爭議性的漫畫作品。
《查理周刊》向來以重口味的漫畫作為雜誌封面,是備受爭議的法國媒體。Photo Credit: Gongashan
網友2006年時《查理周刊》以哭泣的先知穆罕默德為漫畫主角,標題寫著「穆罕默德被基本教義派打敗」,先知穆罕默德還邊哭邊抱怨「被笨蛋崇拜真辛苦」。這12幅系列漫畫在伊斯蘭文化圈裡掀起空前軒然大波,高分貝譴責聲浪排山倒海而來,法國穆斯林信仰理事會甚至一狀告上法庭。從此之後《查理周刊》成為恐怖份子的眼中釘。Photo Credit: yves Tennevin
網友老拿先知穆罕默德開刀
2007年法國法院作出對《查理周刊》有利的判決,但在宣判之前,《查理周刊》又刊登了一幅漫畫,上頭的文字寫著「《查理周刊》必須戴頭巾!」
圖中拿著報紙的人就是這次不幸身亡的《查理周刊》總編輯。Photo Credit: sma-lux
網友2011年,《查理周刊》又拿先知穆罕默德作文章,邀請他成為《查理周刊》的客座編輯,還揚言「讀完不笑死就罰鞭刑100下」,出版後《查理周刊》的辦公室就傳出被人丟汽油彈的消息。
2011年8月,《查理周刊》以「愛比恨更有力量」為題,讓旗下漫畫家與穆斯林熱吻,幾天後編輯部又遇上炸彈攻擊。Photo Credit: Carlos ZGZ
網友同樣是2011年的作品,《查理周刊》在漫畫中暗示先知穆罕默德有同性戀傾向,《查理周刊》的網站便遭到駭客攻擊。
2011年底《查理周刊》又遭到汽油彈攻擊,2012年中東地區爆發反美浪潮之際,《查理周刊》因為刊登了一系列諷刺穆罕默德的裸體漫畫,逼得法國政府派鎮暴警察坐鎮編輯部。
最近《查理周刊》刊登了一幅漫畫,描繪自稱先知的穆罕默德被伊斯蘭國(ISIS)暴徒斥為異端、慘遭斬首的畫面。Photo Credit: Carol
網友
Meilleurs vœux, au fait. pic.twitter.com/a2JOhqJZJM
— Charlie Hebdo (@Charlie_Hebdo_) 2015 1月 7日
在血案爆發前,《查理周刊》最新發布的漫畫是以伊斯蘭武裝團體首領巴格達迪為主角。
諷刺文化源自法國傳統
1969年創刊的《查理周刊》素以辛辣作風聞名,不只伊斯蘭文化,天主教、猶太人及法國政客都曾慘遭該報「修理」,常常引發高度爭議,也讓《查理周刊》聲名大噪。
報導指出,像《查理周刊》這樣的批判性媒體其實是法國新聞業的傳統,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國大革命前,主要目的是挑戰權威、諷刺時政。這種結合左派激進主義與挑釁謾罵的手法,有時遊走在道德的危險邊緣。
《查理周刊》批判的對象其實不只伊斯蘭文化,就連和藹可親的麥當勞叔叔,到了《查理周刊》筆下一樣面目全非。Photo Credit: Popicinio
網友毒舌風格一視同仁
到了今天,嘲諷的對象也從18世紀的皇室家族轉向政治人物、警察、資本家等等。除了伊斯蘭教之外,《查理周刊》對其他宗教其實也沒有手下留情,照樣用略為粗俗的嘴賤手法譏嘲一番。
因《查理周刊》批判風格多次收到死亡威脅的總編輯Stephane Charbonnier,這次終究逃不過劫數。Photo Credit: Francoise C
網友各界強烈譴責暴力
《查理周刊》槍擊案震驚全球,各大媒體也紛紛用自己的方式追悼不幸喪生的罹難者,同時也表達對於恐怖主義的強烈譴責,以堅定的態度捍衛新聞自由。
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也擔心反伊斯蘭情結會再度高漲,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包括法國穆斯林信仰理事會、阿拉伯聯盟主席艾阿拉比(Nabil al-Arabi)、英國穆斯林協會在內,不少歐美伊斯蘭團體也公開譴責這種暴力手段,強調不應把伊斯蘭信仰與恐怖主義畫上等號。
《查理周刊》恐怖攻擊事件震驚全球,大批人群在現場聚集,追悼為言論自由犧牲寶貴生命的死者。Photo Credit:Clément Belleudy
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