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撞衫不稀奇,日常生活中一般人更是常常撞衫。
路透社流行一時 跟風一世
流行總是不知不覺入侵我們的生活,讓人在挑選服裝上不自覺地被捲入社會的潮流中,這樣的現象勾起荷蘭攝影師艾可彭(Hans Eijkelboom)的興趣,決定展開一項曠日廢時的攝影計畫。
這項耗費他20年青春的計畫就是在大街上用一張張照片記錄人們的穿著打扮,久而久之,艾可彭發現人們在同一時期的穿著很容易帶有相同的元素,簡而言之,就是撞衫。
圖為2013年,艾可彭在阿姆斯特丹拍下穿著桃紅色背心的女性。Photo credit: Hans Eijkelboom
網友圖為1997年,艾可彭在紐約拍下裸上身溜直排輪的男性。Photo credit: Hans Eijkelboom
網友流行什麼一看就知
首先,艾可彭會選定一塊行人來來往往熱鬧的地方,他最喜歡的地點就是購物中心附近。之後他會一待待上30分鐘到數小時不等。
他花了很多時間觀察並找出穿著打扮相似的人們,常常都是用衣服來劃分,有時也會用行為。舉例來說,像是穿著紅色防風外套的男人、腳踩直排輪裸上身的男人,互相依偎的情侶,穿著制服上班的女性等等。上述都是艾可彭追逐的焦點。
艾可彭為了不讓拍攝對象感到不自在,他會把相機掛在脖子上,一手在口袋中握著快門鈕,一看到適合的對象立刻按下,等回到工作室後再一張張好好處理。
圖為2001年,在阿姆斯特丹大街上互相依偎的情侶們。Photo credit: Hans Eijkelboom
網友圖為2004年,在鹿特丹穿著紅色防風外套的男性。Photo credit: Hans Eijkelboom
網友穿出自我
艾可彭的作品不僅是藝術,背後還可以牽扯到人類學與社會學。在《連線》雜誌的訪問中,艾可彭說:「對我來說,這些作品跟流行無關,反而跟我們的自我認同有關。」
「我要展現的是人有時候很難不受潮流影響。」
圖為2005年,在阿姆斯特丹被拍下穿著成套牛仔服飾的男性。Photo credit: Hans Eijkelboom
網友圖為2005年,上海大街上穿著制服一起逛大街的女性。Photo credit: Hans Eijkelboom
網友環遊世界
艾可彭從他的家鄉荷蘭的阿納姆(Arnhem)開始,陸續走訪世界各大城市,紐約、威尼斯、上海、孟買、開羅都有他的足跡。
艾可彭也提到,紐約的活力曾讓他覺得該地是能拍下最多精彩照片的地方,但是現在,東京才是他最喜歡的地點。他說:「(在東京)一個人的自我認同和服裝間的關係是很大的。」
現年65歲住在阿姆斯特丹的艾可彭說,他還要繼續拍下去。下一站他想去土耳其伊斯坦堡,不僅是因為該地是個大都會,更因為伊斯坦堡獨特的宗教和歷史對服裝有很大影響。
圖為2006年,在巴黎街頭每個人都背上當時最流行的LV小背包。Photo credit: Hans Eijkelboom
網友2007年的阿姆斯特丹大街上,牛仔短裙搭配黑色內搭褲是許多女性的日常穿著。Photo credit: Hans Eijkelboom
網友網路取代服裝
而在和《連線》雜誌談到現今的世界時,艾可彭認為在社群媒體和網路的影響下,人們有了新的平台定義自己,反而透過穿衣表達自我的人越來越少。
「我不能預測未來,但我很確定再10或15年,我們都會成為另一種人類。」
「我們現在正處於和數位世界接軌的萌芽期。」
圖為2011年阿姆斯特丹的大街上,不少人同時穿上保暖的羽絨外套。Photo credit: Hans Eijkelboom
網友說到保暖,帶有北歐風格的圖騰毛料外套也受很多人青睞。Photo credit: Hans Eijkelboom
網友編註:對原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 Hans Eijkelboom官網,照片在2015/01/26取得Hans Eijkelboom的同意刊載,未經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