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撲的體脂肪可能比你還低!日本相撲文化解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KKday文/ 跟著KKday去旅行 

代表日本的傳統運動──相撲,在相撲台上對戰的男人的魁梧身軀、簡單易懂的比賽規則、擁有相當悠久的歷史的傳統體術和比賽現場壯觀的場面,不只吸引了當地日本人,也吸引不少外國人前來參觀!

單圖
文章插圖

相撲最早出現於宗教活動,在豐收的季節,為感謝日本神明、祈求五穀豐收,在神社舉辦的供奉儀式。也因如此,早期的相撲比賽規則並不嚴謹,後來到了奈良時代,相撲活動才正式進入皇宮,成為年度競技大賽,也被視為柔道的起源。再加上由於皇室的介入及贊助,使得這項活動漸具規模,也更接近現代相撲。Photo credit: Flickr/ Travis

網友
單圖
文章插圖

到了大和、奈良、平安時代,相撲比賽常在神社祭祀時進行,為的是要藉由相撲輸贏占卜豐收與否,因此在占卜地=神聖地的狀況下,在比賽前,高階的選手之所以撒鹽,就是為了以鹽潔淨相撲台,並祈求比賽安全順利進行。懸吊在上方的神社是和伊勢神宮同樣的素材及建造方法製成。Photo credit: Flickr/Paul Williams

網友
單圖
文章插圖

土製的場地中央則埋著日本的主食─米等作為供品,而選手(力士)輪流抬高左右腳的動作稱作「四股」,為的是要蹬地驅趕惡靈、邪氣。Photo credit: Flickr/T toes

網友
單圖
文章插圖

正在蹬地驅趕惡靈的力士。Photo credit: Flickr/ James Gochenouer

網友
單圖
文章插圖

在所有比賽開始前的儀式裡還有「 塵 」,即「塵水手」之意,表示自己沒有帶任何武器上場。Photo credit: Flickr/Paul Williams

網友
單圖
文章插圖

弓取式是相撲活動中授與優勝者弓的儀式。現今演變成於每天比賽之後,授與最後一組比賽(與橫綱力士進行的組別)獲勝力士弓的儀式,通常由一位固定代替勝者受贈的力士上場領取。Photo credit: Flickr/Simon Q

網友
單圖
文章插圖

而胖的看起來很不健康的相撲們,其實體脂肪都沒有很高,甚至有些相撲體脂肪可能比完全沒運動的瘦子還要少!!體脂肪最少的幕下力士的隆的山關只有8.7%!!有些相撲可能體脂肪還是有點高,但跟同身高體重的比體脂肪還是相對的少了許多!如身長192cm、體重158kg的白鵬關體脂肪是25%、身長185cm、体重133kg的日馬富士關的體脂肪也是23%。Photo credit: Flickr/ davidgsteadman

網友
單圖
文章插圖

其實這些相撲因為經過嚴苛的訓練,其實體內充滿了肌肉,只是因為肉太多無法像健美選手顯現他們的肌肉而已!而為了避免在摔的過程受傷,練出筋骨柔軟度也是必要的訓練之一!所以他們的筋骨跟在跳舞的人差不多的軟呢! Photo credit: Flickr/Edward Dalmulder

網友
單圖
文章插圖

看相撲的時候也別忘了看在兩位力士之間有一位身穿和服、手拿日本扇子的人,他,就是相撲裁判,俗稱「行司」。全日本有45位行司,行司與相撲選手一樣也有階級之分,最高級的叫「立行司」,專為大關和橫綱比賽時作裁判。Photo credit: Wikipedia

網友
單圖
文章插圖

題外話!在日本,比手腕會說「腕相撲」,手指摔角也會說「指相撲」,而不是腕摔角或手指摔角喔~一樣的事情在不同文化下講法卻有那麼點不一樣,是不是挺有趣的呢!在日本還有用摺紙玩的相撲遊戲喔!用摺紙摺出人形,並拍打桌面或用手指推自己的相撲摺紙,先把對方的相撲弄倒就贏了!
Photo credit:  Flickr/ Commander, U.S. 7th Fleet

網友

是否感到全身熱血沸騰了呢?想到日本旅行了嗎? KKday在日本超過150個項深度旅遊行程、景點遊樂園票券、機場接送。>>>跟著KKday到日本 

KKday

KKday

KKday,台灣第一個Local Tour電子商務平台,致力提供最獨特的深度旅遊體驗。 平台蒐集全球53個國家、遍及170個城市,超過3,000種獨特旅程,秉持打造美好旅遊的精神, 持續擴增全球旅遊體驗商品版圖,期望將最獨到的在地深度旅行,分享給世界上所有熱愛旅行的人。

延伸閱讀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