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太空站15歲了 太空人:來吃頓好的慶祝吧

你知道國際太空站最近剛滿 15歲嗎?在國際太空站上,來自不同國家的太空人一起合作探索宇宙,完成了各式各樣的實驗與發明,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國際太空站上發生了那些趣事吧!

單圖
文章插圖

在好萊塢電影《地心引力》中,主角們來到國際太空站尋求支援,而你知道嗎?真實世界中的國際太空站已經 15歲囉!

網友 Gravity

時間回到15年前

2號這天是國際太空站成立 15周年紀念。15年前的 11月 2日,一艘俄製聯合號火箭帶著遠征隊一號(Expedition 1)成員來到國際太空站,美國太空人薛佛(William Shepherd)、俄國太空人克里卡列夫(Sergei Krikalev)和吉德津科(Yuri Gidzenko)成為第一個踏上國際太空站的太空人。

從 2000年 11月 2日開始,來自全球 17個國家,總共 220人來過國際太空站。其中,美國人數最多,再來是俄國,緊接著是加拿大和日本。國際太空站 15年來至少都有 1位美國人和 1位俄國人留守。

單圖
文章插圖

圖為首次登上國際太空站的太空人,左起為來自俄國的吉德津科、來自美國的薛佛還有來自俄國的克里卡列夫。

網友 NASA

好好吃一頓慶祝

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資料,太空人們在這 15年內總共吃掉了超過 26,500套餐點,原本只有 3間房的國際太空站也擴張成 13間房,整體結構也將近 100萬磅。

面對 15周年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國際太空站上的美國、俄國還有日本太空人決定在距地面 250英里的太空好好吃頓晚餐。

已經在國際太空站待了七個月的美國指揮官凱利(Scott Kelly)說,國際太空站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設定長期的探勘目標,讓人進一步了解太空。

單圖
文章插圖

國際太空站上充滿來自世界各地的太空人,在這裡大家一起合作探索宇宙。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2005年,美國太空人羅賓森漂浮在宇宙中,在國際太空站外執行任務。

路透社

太空站就像一座橋

另一名美國太空人林格倫(Kjell Lindgren)說:「國際太空站就像一座橋,它也是科技的溫床,我們需要發展和了解科技以便未來能成功來趟火星之旅。」

NASA署長伯爾登(Charles Bolden)說,國際太空站上的「5,478個日子構成了這了不起的一刻」。

伯爾登表示:「當來自全球 15個國家成千上萬的人一起合作去完成共同的目標,國際太空站讓我們知道什麼是可能。」

單圖
文章插圖

曾經造訪國際太空站的美國太空人焦立中,利用太空站中凝結的水珠反映出自己的樣子。

網友 NASA

原本不叫國際太空站

其實,原本國際太空站根本不叫國際太空站,第一批抵達國際太空站的遠征隊一號稱這個地方為Alpha,之後又因為各國對命名有意見而不了了之。

目前在國際太空站上的美國太空人凱利說:「現在對我來說就是叫『太空站』,我認為這是個好名字。『國際太空站』真的可以代表這個地方,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個更好的名字。」

單圖
文章插圖

美國太空人戴森透過國際太空站的窗戶觀察宇宙。

網友 NASA

不論國籍都尊重

日本太空人油井亀美也和媒體分享在太空的生活,他說國際太空站塑造出了獨樹一幟的文化,站上成員都互相尊重,不管對方的國籍是什麼,如果在地球也可以做到這樣,油井亀美也說:「地球就會變得更好。」

太空科技好好用

此外,國際太空站發明的許多新科技拿回地球也解決了不少問題。像是專為太空設計的過濾系統幫助人們取得淨水。站上的壓縮超音波設備也是病人隨身攜帶設備的靈感來源。再來,國際太空站的機器手臂原理也被拿到地球的手術室中使用。

在這部NASA專門為國際太空站慶生的音樂劇中,點出原本太空站小小的,但是到現在已經有橄欖球場的大小。影片中也提到太空站上沒有浴缸只有廁所,有超過 1,700個科學實驗在太空站中進行等等小介紹。

太空站上的大小事

而這 15年來,國際太空站上也發生了好多事,每一件都標誌著人類的成長。

  • 2003年 2月,哥倫比亞號太空梭載著 7位太空人準備進入國際太空站,但卻在進入時解體,在太空梭上的人全數罹難。
  • 2003年 8月,俄國太空人馬連秦科(Yuri Malenchenko)和人在地球的德米特里耶(Ekaterina Dmitriev)結婚,他們透過熱線交換誓言,德米特里耶站在馬連秦科的人形立牌旁完成了婚禮。
  • 2007年,國際太空站首度迎來第一位遊客,來自匈牙利的軟體開發商西蒙尼(Charles Simonyi),他花了高達 2,500萬美元(折台幣約 8億1,505萬)的代價換得了在太空站上 12天的旅程。
  • 2007年 6月,太空站上掌控方向還有製造氧氣的電腦故障,太空人只得用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的推進器想辦法穩住太空站,等電腦重新恢復正常。

2024年要退休

乘載許多回憶的國際太空站預計在 2024年退休,目前還不清楚誰能取代國際太空站的地位,NASA也還沒有公布國際太空站的汰換計畫,不過俄國率先表示願意和美國合作。而中國則是想建造自己的太空站,隨著 2016年即將發射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中國希望可以在 2020年成功打造一個完整的國際太空站。

單圖
文章插圖

地球圖輯隊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

延伸閱讀

收起全部

參考資料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