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裙給你甚麼感覺?紐西蘭近日因為裙長規範掀起一番論戰。
網友 Beryl Chan「裙子短影響男同學和教職員工作」
紐西蘭一所高中成了當地的焦點話題,位在奧克蘭市的韓德森高中(Henderson high school)女學生向當地媒體Newshub表示,她們被學校糾察隊攔下後被要求放長裙長,不聽的話就會被留校察看。
投訴的女學生杜朵(Sade Tuttle)談到,她覺得把裙子放長當然沒問題,但事後聽到副校長說這麼做是為了「不讓男同學想歪,並讓男性教職員有更好的工作品質」後,她感到無法接受。
杜朵說:「制服規範本身沒問題,但有問題的是校方,他們認為女體帶有性意味並令人分心,所以針對女學生進行規範。」
校長:我對學生有高度期望
面對外界關注,韓德森高校校長普賽爾(Mike Purcell)事後發出聲明寫道:「韓德森高校針對制服有其規範,而這些規範並不是新增的,所有的家長在孩子入學那天就知道這些規範。校規當中明確限制制服裙長必須低於膝蓋以下,不得高過膝蓋。制服在校內有其用意,而校規的目的就是確保學生們能專心在課業學習上,同時也能舒服地在學校中生活。」
「身為校長,我不因堅持高標準感到抱歉,我對學生們有著高度期望,這也包含了依照校規穿校服這件事。」
紐西蘭的女學生們正在替場中球員加油。
路透社優秀校長 但處理方式不佳
根據Newshub調查,韓德森高校在現任校長普賽爾上任後,出現相當大的轉變,學生們通過國家教育成就證書(NCEA)的比率大幅提升, 2010年時僅有 39%的學生通過測驗,但到 2014年該校有 85%的學生拿到證書,目前這所學校在西奧克蘭排名可以排上前 30%。
對學生家長來說,他們對新校長的表現感到信任和讚賞,但問到這次的校服事件時,家長們不認同校方處理事件的態度。
規範沒錯 但背後的目的有問題
《衛報》指出,在「強暴風險」(Rape Crisis)機構擔任行政首長的多希爾(Debbi Tohill)認為,制服規範存在的是有道理的,但開始規範女學生裙長,就像是把讓其他人「會分心的責任」推到了女生身上。
多希爾說:「把受害者當成指責對象(victim blaming,註),這其實相當普遍,而這次的事件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校方將女學生安全與否的責任歸咎在女學生身上。」
「以這次案例來說,學校職員才是掌握權力的一方,教師該是確保學生求學環境安全的人,他們必須知道自己要與學生處在互相尊重的關係上。」
譴責被害者現象
《維基百科》中談到,譴責受害者(victim blaming)意指把事件中的受害者視為應負全責或是也要負上一部份責任的對象,這種現象在強暴案和搶劫案中特別常見。
例如過去印度輪暴犯辛赫受訪時,他毫無悔意地說:「女生應該要比男生對強暴案負更大責任。男生與女生不可一概而論。」、「女生就該待在家裡做家事,而不是晚上流連在舞廳或酒吧做錯的事,穿錯的衣服。」
制服裙經過社會印象和媒體渲染,成了一個乘載諸多想像的存在,且多半不脫一些性意味在其中,如上圖是在Flickr搜尋制服裙的結果,可以發現網友上傳的相關照片百百種。
地球圖輯隊其他國家的女學生制服又是什麼模樣,趁此機會來探索一下吧。上圖是馬來西亞的女學生。
網友 wikicommons迦納學生們。
網友 wikicommons土耳其的小學女生。
網友 wikicommons中國重慶當地的女學生。
路透社美國德州的學生們。
網友 wikicommons英國的女學生。《維基百科》中解釋到,「制服」的歷史難以考據,但目前已知最早的統一性服裝來自 13世紀,大約在 1222年時,英國坎特伯里的主教開始要求修士們穿同樣的服裝。至於,世界上最早的學校制服,則起源自英國。
網友 wikicommons智利的學生班級大合照。
網友 wikicommons日本高校女生。
網友 wikicommons印度東北的米佐拉姆邦,當地的女學生們。
網友 wikicommons印度加爾各答當地學生。
網友 wikicommons古巴的高校生們。
網友 wikicommons阿根廷的學生們步入校園中。
網友 wikicommons南韓高校生。
網友 wiki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