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監禁比死更慘 挪威法院判政府需賠132萬給殺人魔

殺人犯是否該與他人享有一樣的權利?

單圖
文章插圖

犯下挪威二戰以來最慘屠殺的布列維克正聽著法院裁決。

路透社

挪威政府要賠他132萬

挪威近期再度展現捍衛人權的精神,奧斯陸地區法院在 20號時裁決「殺人魔」布列維克遭到「不人道、羞辱和懲罰性」對待,命令挪威政府必須支付布列維克 (Anders Behring Breivik)法律費用 3.6萬歐元(折台幣約 132.9萬元)。

奧斯陸法院談到判決時表示:「禁止不人道或侮辱性待遇,體現了一個民主社會中最基本的價值,而這樣的價值不會因為對象是恐怖份子或殺人犯而改變。」

儘管,奧斯陸法院判定布列維克在監禁時的人權遭侵害,但他控訴「私人與家庭生活權益遭侵害」這一部分,奧斯陸法院判定「缺乏證據」。

比死還痛苦的一人監禁

2015年10月,布列維克控訴他在監禁期間遭到「折磨」,他的委任律師斯托爾維克(Oystein Storrvik)曾談到,長期單獨監禁在牢房中可能比死刑還痛苦。

單圖
文章插圖

激進右派思維的布列維克,每次出庭時都會用納粹式的方式敬禮。

路透社

三房有窗  周邊還有健身房與書房

現階段,監禁布列維克的牢房像是一間三房並設有對外窗的套房, 340平方英尺的空間可大略分為三區:臥室、書房和健身房,室內的基本家具包括了冰箱、DVD播放機、Sony的PlayStation和打字機,他目前以遠距離教學的方式在上大學,平常可以看電視、讀報和收聽廣播。布列維克多半自己準備食物,聖誕節時他還在自己的牢房中舉辦薑餅屋競賽。

不得與其他人交流 

布列維克被限制不得與其他囚犯交流,手機通訊也遭到限制,而所有往來信件和訪客等,都必須接受審查和監控,一天 24小時中,他只有一小時可以外出。

沒能參加母親葬禮

提出遭到折磨的上訴時,他談到自己不被允許離開監獄,連 2013年母親的葬禮都不能參與,另外,他也談到自己連晚上都要面臨無數次的牢房檢查。

過去報導也曾指出,布列維克屢屢向律師抱怨監獄生活不好,單獨監禁的日子太煎熬,以及他在刮鬍子時,獄卒在一旁用腳打拍子間接對他造成精神壓力,他也曾威脅要獄方將他牢房的PS遊戲主機換成最新型主機,不然就要絕食。

單圖
文章插圖

布列維克目前監禁在戒備森嚴的希恩監獄(Skien prison)中,上圖是其中一間牢房。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希恩監獄一景。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希恩監獄內,其中一間設有健身功能的牢房。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布列維克監禁的生活中,仍可以接觸到電視、報紙和廣播,他目前以遠距教學的方式修大學課程。

路透社

殺人魔的教育夢

2013年時,他要求進入奧斯陸大學就讀引發譁然,當時備受壓力的校長歐特森(Ole Petter Ottersen)表示,所有人都有追求高等教育的權利,他說:「談到教育時,我們為什麼要拒絕相信我們的體制呢?我們的法律曾提到,每一位國民,包含受刑人,都有追求更高教育的基本權益。」

「事實上,(布列維克)他是在現存的法條規範下申請大學,但這不表示挪威人心中就沒有熱忱、沒有憤怒、沒有報復的心,現在我們展現出的是,我們跟布列維克在價值觀上有根本性的不同。」

單圖
文章插圖

希恩監獄外觀。布列維克因為犯下殺人重罪遭判 21年徒刑。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2011年,挪威各大電視台不斷播放著布列維克的肖像照,當時到處掃射的他奪走數十條年輕生命。

路透社

沒有死刑的挪威 

現行的挪威法律下,沒有所謂的死刑,而無期徒刑的上限是 21年,這也是布列維克犯下 2011年大屠殺後所遭到的判刑。

挪威二戰以來最嚴重屠殺

2011年7月22日,挪威發生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屠殺案,當時布列維克先在首都奧斯陸引爆炸彈,隨即又在 40公里之外的烏托亞島(Utoeya)上,槍殺正在參加工黨青年夏令營(Labour Party's summer youth camp)的年輕人,他的行徑在當年共造成 77人死亡、151人輕重傷。

布列維克表示,他策畫執行 2011年的攻擊主要是為了宣傳他的極右派思想,也就是反對伊斯蘭教、女性主義與多元文化主義。他曾經號召把穆斯林全部趕出歐洲。

單圖
文章插圖

2011年7月22日,奧斯陸市區內一片混亂,多處政府建物遭到布列維克的炸彈攻擊,大樓不斷冒出灰煙,許多人逃避不及受傷。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當時從大樓中逃生的民眾。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受到波及的民眾在一旁等待救援,路人正在安撫傷患。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灰煙、碎片和傷患的叫聲充滿奧斯陸市區。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奧斯陸市區內的政府大樓被炸到面目全非。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布列維克先在奧斯陸引爆汽車炸彈後,又換上警察的裝扮,到距離奧斯陸約 40公里外的度假小島烏托亞上,對著參加工黨夏令營的青年們開槍攻擊。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2011年,布列維克拿槍射殺正在參加夏令營的年輕人們,當時的空拍圖可見他走在一具具屍體間。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事後,倖存者們搭著船回到島上悼念罹難者。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這起事件在挪威居民心上留下傷痕,也同時成了各國提到挪威時會想到的案件。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參加葬禮的年輕人低頭啜泣。

路透社

受害者家屬:理解法院必須給他機會

20號的判決出爐,隨即引發媒體報導以及討論,《衛報》訪問了挪威人權組織的拉森教授(Kjetil Larsen),他表示判決讓他感到驚訝,因為他認為布列維克的人權並未受到侵害。

在判決未出爐前,《紐約時報》曾訪問了受害者的家屬,無法忘記傷痛的他們一方面痛恨布列維克的行徑,卻也沒有忘記一切仍是要交給司法審判。

51歲的羅伊蘭德(Kristine Royneland)因為布列維克的屠殺失去了 18歲的女兒,她現在成了所有受難家屬的代表發言人,受訪時她說:「他殺了我們的孩子,現在他卻因為自己監禁狀況不佳想上訴,…我們了解法院必須審理他的上訴。」

「我最害怕的情況是,布列維克找到傳播激進右派思想的管道,我希望可以避免讓他建立傳播網絡這件事,我希望他上訴失敗。」

倖存青年:勝利的是我們社會,不是他

24歲的伊赫勒(Bjorn Ihler)也接受了訪問,他在當年屠殺案中倖存下來,當時布列維克朝他開槍幸好沒打中,而幸運的伊赫勒也是一位英雄,因為他保護兩位 8歲和9歲的小男孩逃生。

伊赫勒回憶他出庭作證的那天,他說:「2012年時,我必須鼓起所有勇氣去面對布列維克,還沒看到他之前我想像他是一個怪物。但當我看到他本人時,我發現他矮小又虛弱。直到現在(2016),他還是一樣,只是變老頭髮也少了點。」

伊赫勒表示,他不想再看到布列維克,包含他那出庭時總愛比出的納粹式敬禮,伊赫勒說:「我瞭解讓他有上訴機會這件事情是重要的,因為這並不是表示他就贏了,事實上,讓他上訴其實是挪威社會中的每一個人的勝利,因為這代表在這樣的社會中連恐怖份子的人權都受到重視。」

「不過,我想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儘管布列維克只是一個人,但他代表的意識形態是我們必須要對抗的。」

單圖
文章插圖

2011年7月31日,奧斯陸市區的大教堂外可見花束集結成的花海,民眾全聚集在一塊表達對罹難者的哀悼和不捨。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當時花束中,可見民眾擺著用奧斯陸和愛等字母改成的標籤OSLOVE。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地球圖輯隊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

延伸閱讀

收起全部

參考資料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