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塑膠鴨漂進維多利亞港

春夏交接的天氣總是陰晴不定,這幾天香港也跟台灣一樣籠罩在陰天之下,隨處望去,熱門景點多半都是灰濛濛一片,讓人看了都開心不起來,但知名的維多利亞港卻相當不同,只見許多表情驚喜的圍觀民眾站在港口指指點點,原來,他們全被一隻高達16公尺的巨型塑膠鴨吸引的停下腳步。

單圖
文章插圖

歷時6年,出自荷蘭藝術家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之手的超大塑膠鴨巡迴秀來到了香港站,當地的維多利亞港,像是瞬間被點亮一般,海水與鋼筋的灰藍色之間,蹦出了一點亮黃。Marianna Massey/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港口化身童話世界

歷時6年,出自荷蘭藝術家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之手的超大塑膠鴨巡迴秀來到了香港站,當地的維多利亞港,像是瞬間被點亮一般,海水與鋼筋的灰藍色之間,蹦出了一點亮黃!

除了巨鴨秀之外,主辦單位還結合3D藝術,把24隻塑膠小鴨擺在擬真的海浪畫像上,讓人誤以為真的有小鴨優游海中。從活動網站來看,這隻塑膠鴨是用充氣馬達保持澎澎的可愛外觀,但為了避免漂走,也有3塊總重達9噸的水泥磚塊在海底下拉住它喔!

單圖
文章插圖

維多利亞港瞬間亮眼起來。Jessica Hromas/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單圖
文章插圖

這次香港用了樂隊來迎接他。Jessica Hromas/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單圖
文章插圖

除了巨鴨秀之外,主辦單位還結合3D藝術,把24隻塑膠小鴨擺在擬真的海浪畫像上,讓人誤以為真的有小鴨優游海中。Jessica Hromas/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單圖
文章插圖

迎接這位巨大的嬌客,當天還有換穿成小鴨裝扮的小朋友表演。Jessica Hromas/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單圖
文章插圖

霍夫曼希望用這跨越族群、性別、年齡的塑膠小鴨,讓人與人間再度架起橋樑。Jessica Hromas/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單圖
文章插圖

Jessica Hromas/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單圖
文章插圖

Jessica Hromas/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塑膠鴨的漂流之旅

根據霍夫曼的個人網站,他過去的作品總是不脫巨大、鮮豔、童趣的印象,他擅長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創作出讓人驚嘆的作品;例如這次的塑膠鴨,就是他2007年的作品,這隻黃色巨鴨至今已在澳洲、巴西、荷蘭、法國、日本等多個國家中展出;2010年時,他也用色彩鮮艷的夾腳拖組成一隻15公尺長的巨大的「胖猴子」(Fat Monkey)!

喜歡用藝術拉近人群

比起其他不介意群眾反應的藝術作品,霍夫曼希望可以用讓人瞠目結舌的藝術品連結人群,他在網站中就談到,他的作品除了讓人會心一笑之外,也讓人們在平日的生活步調中有了喘口氣的機會。

「人們會停下腳步、會從腳踏車上下來,並開始跟其他圍觀的人交談……人與人之間又再度連結一起,這就是我的作品要展現的效果。」

單圖
文章插圖

Jessica Hromas/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單圖
文章插圖

Jessica Hromas/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單圖
文章插圖

Jessica Hromas/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單圖
文章插圖

大朋友、小朋友都會做出一樣好奇的舉動吧!Jessica Hromas/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單圖
文章插圖

今年1月出現在澳洲當地的巨型塑膠鴨,當時澳洲恰好是晴朗的天氣,藍天與黃鴨形成對比,非常吸睛。Marianna Massey/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單圖
文章插圖

Marianna Massey/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單圖
文章插圖

Marianna Massey/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單圖
文章插圖

澳洲當地也祭出可愛的歡迎船隊迎接這位貴客。Marianna Massey/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單圖
文章插圖

Marianna Massey/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單圖
文章插圖

今年1月來到雪梨的塑膠鴨,在當地的Cockle Bay引起騷動。WharfMarianna Massey/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單圖
文章插圖

Marianna Massey/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單圖
文章插圖

Marianna Massey/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單圖
文章插圖

Marianna Massey/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單圖
文章插圖

下一站要去哪呢?Marianna Massey/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單圖
文章插圖

「人們會停下腳步、會從腳踏車上下來,並開始跟其他圍觀的人交談……人與人之間又再度連結一起,這就是我的作品要展現的效果」。照片中是藝術家霍夫曼,他真的用藝術作品達到了拉近人與人距離的目的。Jessica Hromas/Getty Images

gettyimages
單圖
文章插圖

地球圖輯隊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

延伸閱讀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