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參加啟用儀式 友邦巴拿馬運河重獲新生(6/27更新)

6/27更新:26號運河拓寬啟用儀式順利結束,首度出訪友邦的蔡英文總統參觀了運河新增建的船閘區。堪稱世界三大運河之一的巴拿馬運河,歷時 9年修建終於完工, 預計重獲新生的運河將提升 3倍運量,同時讓美洲和亞洲間的貿易更緊密。

單圖
文章插圖

台灣總統蔡英文 26號時抵達巴拿馬運河的船閘區,參加運河拓寬竣工典禮。

路透社

台灣總統蔡英文出訪友邦巴拿馬,並參加了重要的運河竣工儀式,根據《半島電台》報導,6月26日舉辦的竣工儀式上,可見特別為運河儀式更名的中國大陸集裝箱輪「中遠海運巴拿馬號」(COSCO Shipping Panama)緩緩駛入新擴建的船閘。

巴拿馬總統瓦瑞拉(Juan Carlos Varela)致詞時說道:「這是偉大的一日,這是人民團結的一日,這一天是巴拿馬日。」

單圖
文章插圖

巨型貨輪緩緩駛入新擴增的船閘區,與陸地上的群眾形成強烈對比。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正在運河新船閘區參觀的蔡英文總統對遠處記者揮手。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歡慶運河擴增竣工的人們揮舞旗幟。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運河竣工典禮這天,可見身著傳統服飾的巴拿馬民眾到場慶祝。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巨型貨輪緩緩從新擴建的船閘駛入運河。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貨輪與一旁微小的員工形成對比。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巴拿馬總統瓦瑞拉(前排右邊第四位)邀請各國代表與領導人參加竣工儀式,典禮結束後一同合影,蔡英文總統位在前排左邊第四位。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從玻璃窗看出去的就是巴拿馬運河。

路透社

日前報導指出,世界三大運河中的巴拿馬運河傳出新進展,《今日美國》談到,運河中的新修建航道已經竣工,在 6月26日時正式揭幕並投入運作,這條耗資 53億美元(折台幣約 1,717億元)的擴建計畫能大幅度提升運河載運量。

現階段,全球貨運有 90%都是依靠海運載送。

單圖
文章插圖

2014年時,正在擴建的巴拿馬運河一景。

路透社

百年前  改變世界貿易版圖的運河

1914年時,巴拿馬運河在世人驚嘆下落成,世界貿易的版圖就此更動,過去數十年的艱辛建造過程以及 2.2萬名勞工不幸喪生,都讓外界對巴拿馬運河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後續近百年的磨耗以及船隻體積增長等影響,讓百歲的巴拿馬運河面臨增建的壓力。

年久待修  力拼運河市占率

2007年時,巴拿馬政府預期 2011年時運河將無法再容納更大的船隻,若不增建就會失去市占率,於是決定擴增運河。耗費近10年的努力,他們終於成功在運河兩端修建能容納更大船隻的船閘和配套設施,而新的航道載運量比過去增加三倍,能夠讓載上 1.4萬個貨櫃的巨型船隻通過。

單圖
文章插圖

竣工儀式前,最後一個準備用在新船閘的滑門緩緩拖向指定地點。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巴拿馬運河增建過後,能容納載運更多貨櫃的巨型船隻進入。

路透社

中國製造商品往東走

預計,新生的巴拿馬運河能提升亞洲和美洲之間的貿易量,例如雨傘、風扇、平面電視等等中國製造的商品可以透過運河前往美洲東岸。

此外,天然氣等需要使用巨型船隻載運的資源,將能透過運河往來美國、亞洲以及美洲西岸至南美洲一帶。

負責巴拿馬運河擴增計畫的馬羅塔(llya de Marotta )說:「我們現在如同打開了過去從沒想過的新市場。」

單圖
文章插圖

巴拿馬運河上可見許多貨輪通行。

路透社

全球海運低迷  擴建效益未知

船隻加大、運河增建完畢,然而要流通的貨物卻未必會跟著增加。

事實上,受到中國以及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影響,全球海運市場正處於低迷的狀態,顧問公司IHS的米勒就指出:「船身加大不代表上面的貨物量增加,也有可能是同一批的貨物放到了不同的船隻上。」

尼加拉瓜運河建造中  準備瓜分海運市場

除了巴拿馬運河瞄準全球海運市占率外, 2014年底正式開工的尼加拉瓜運河也引起相當多的注目和爭議,而最先在 19世紀中期提出串接太平洋和大西洋點子的就是尼加拉瓜,當時尼加拉瓜的菁英人士都期待計畫實現,但最後運河的建設轉到巴拿馬去。

不過,尼加拉瓜運河的開鑿也屢屢傳出主權遭中國拿走,以及衝擊環境等爭議。

單圖
文章插圖

上圖可見目前位在中美洲的兩條運河,分別是已經完工的巴拿馬運河,以及預計在 2019年完工的尼加拉瓜運河。

地球圖輯隊
單圖
文章插圖

尼加拉瓜想與巴拿馬競爭運河市場,但運河建造期間引來當地民眾不滿,上圖是不滿中國介入運河運作的民眾。

路透社

上線時間:2016/6/24
增修時間:2016/6/27 增加啟用儀式報導、新增圖 1至圖8。

單圖
文章插圖

地球圖輯隊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

延伸閱讀

收起全部

參考資料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