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民決定脫歐,這個結果除了衝擊金融市場,也讓外界好奇英國將走向何方。
網友 Laura Boldrini24號是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公布的日子,票數開出後確定英國脫歐成真,造成英鎊大跌,支持留歐的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辭職,歐盟各國也紛紛表示不敢置信,我們為大家快速整理了五大重點:
上圖為英國脫歐公投的比例分析圖,可以看到藍色代表支持留歐,紅色則代表支持脫歐,這次的公投結果整體而言脫歐勝出,但首都倫敦則以留歐佔的比例較高。
網友 indy100一、票數分析
- 脫歐票數:1,741萬742票,佔了 51.9%
- 留歐票數:1,614萬1,241票,佔了 48.1%
- 總投票率:72.2%
- 區域佔比:脫歐在英格蘭還有威爾斯獲得多數票,留歐則在蘇格蘭票數多。
英國首相卡麥隆在脫歐結果出爐後,宣布將在 10月下台。他說他不適合再當船長,帶領英國航向下一個目的地。圖為卡麥隆在英國首相官邸發表對公投結果的演說。
路透社和卡麥隆同屬保守黨的強生,在這次脫歐公投中帶領大眾支持脫歐,他被視為是下一任英國首相的可能人選。圖為他與妻子離開投票所。
路透社支持脫歐的英國獨立黨黨魁法拉吉,知道英國確定脫歐後開懷大笑。
路透社二、英國首相卡麥隆宣布下台
脫歐結果確定後,支持留歐的英國首相卡麥隆自請下台,但是他說他會待到 10月保守黨開大會時才正式離開,好穩住英國這艘船。卡麥隆說:「英國人民投票決定脫歐,他們的意志一定得受尊重。」
卡麥隆:我不認為我適合再當船長,帶領這個國家航行到下一個目的地。
「和歐盟的談判將會發生在下一任首相上,新首相需要決定要不要執行《里斯本條約》第 50條,也就是脫歐的法律程序。」
「我愛這個國家,也很榮幸能為它服務。未來我會盡力幫助這個偉大的國家成功。」
外界也推測,下一任首相很有可能是脫歐陣營的領導人強生(Boris Johnson)。
而全力支持脫歐的英國獨立黨(UKIP)黨魁法拉吉(Nigel Farage)表示,公投結果象徵黎明將至,他也說 6月23日公投日應該變成英國獨立日。
全球金融市場因為英國脫歐公投的關係,英鎊大跌,歐洲股市受到不小影響。
路透社三、英鎊大跌
脫歐結果公布後,英鎊大跌超過 11%,是自 1985年以來幣值最低的一次,而英國經濟的晴雨表富時100指數(FTSE 100)情況也不樂觀,倫敦股市大跌超過 8%。
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表示,他們會密切監控金融市場的發展,必要時會採取手段以維持貨幣穩定。
支持留歐的英國民眾得知結果後,情緒全寫在臉上。
路透社另一方面,支持英國脫離歐盟的民眾開心慶祝公投結果。
路透社四、歐洲各國怎麼看?
英國從 1973年以來,就是歐盟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EEC)的成員國,和歐洲各國合作逾 42年的英國選擇脫歐,也震撼了同為歐盟的其他國家。
法國
法國極右派政黨民族陣線(National Front)黨魁勒龐(Marine Le Pen)表示,英國脫歐是「自由的勝利」,現在是法國和其他歐盟國家考慮脫歐的時刻。
愛爾蘭
愛爾蘭並不希望看到英國脫歐,先前愛爾蘭政府曾呼籲有公投權的愛爾蘭公民投留歐一票。
希臘
希臘政府非常希望英國可以留在歐盟,因為一旦英國脫歐,將會對脆弱的希臘經濟造成衝擊,加深希臘被迫脫歐(Grexit)的恐懼。此外,希臘有大批觀光客來自英國,脫歐後英國旅客數量恐會變少,因為到希臘旅遊相形之下變貴了。
俄國
俄國國內對英國脫歐帶有一點幸災樂禍。親政府的俄國電台Vesti FM表示,英國脫歐顯示「西方世界的問題比俄國還大,西方衰退的速度也比俄國還快。」
電台主持人也提到,如果英國脫歐「造成下一波全球金融危機,至少有件好事:這要怪在我們頭上很難。」
然而,俄國上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克撒切夫(Konstantin Kosachev)說:「考量到我們現在和歐盟的關係不佳,是會讓想慶祝歐盟的不幸,但是我不這麼想,歐盟是我們最大的貿易夥伴,如果歐盟分崩離析,將會影響我們的貿易。」
'Brexit' to be followed by Grexit. Departugal. Italeave. Fruckoff. Czechout. Oustria. Finish. Slovakout. Latervia. Byegium.
— Mikhail Golub (@golub) 2016年6月23日
網友也在Twitter上打趣到,英國脫歐接下來會換歐盟其他會員國離開,他們也幫希臘、葡萄牙、法國、捷克、奧地利、芬蘭、斯洛伐克、拉脫維亞、比利時創好了脫歐的用詞(如上圖)。
雖然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出爐,大多數英國民眾決定脫離歐盟,但最快也要等到 2018年6月才能正式脫離。
路透社五、最快什麼時候會發生?
根據先前的報導,新上任的英國首相會開始推動脫歐的程序,這也代表會用到《里斯本條約》第 50條,讓歐盟成員國有兩年的時間協商和準備離開事宜,因此英國還是得等到 2018年6月才能正式脫離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