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境內的穆斯林遭到大規模監視,最高法院駁回了他們的上訴。上圖是現年 23歲的印尼學生維吉(Cahyani Ariya Wiji),她在千葉的神田外語大學念書,上圖的她正在清真認證的餐廳中用餐。
路透社學生穆斯林身家背景全被看光
2010年時,日本警方意外流出了 114份資料,當中可以發現日本境內的穆斯林遭到大規模監視,穆斯林常出現的場所例如清真認證餐廳以及清真寺等等都在監查範圍中,另外,許多穆斯林的身家背景像是履歷表被一一列出,當中包括個人姓名、外貌描述、社交關係、出席場所等等,部分人士的資料上會被冠上「可疑」的字樣。
流出資料也發現,日本政府在 2008年G8峰會舉行時,監視了 7.2萬名來自伊斯蘭國家的民眾,其中也包含 1,600名進入公立學校的學生。
上百份資料流出後,被放到網路上,全球共有 20個國家的網友下載了資料,總計被下載次數高達 1萬次。
上訴遭駁回 獲賠償金
事件過後,由 17位穆斯林組成的原告團體決定對日本政府提出告訴,他們表示憲法賦予他們的人權例如隱私權和信仰自由等遭到侵害。
然而歷經 2度上訴,最高法院仍駁回了他們的訴願,之後原告團體獲得 9,000萬日圓(折台幣約 2,851萬元)作為賠償金,藉此補償他們因個資遭外洩而受到的侵害。
神田外語大學的餐廳中可以見到清真認證(Halal)的標章。
路透社感覺無處可去的穆斯林
其中一位原告,是轉向伊斯蘭信仰超過 20年的日本人藤田先生(Mohamed Fujita),他過去相當歡迎任何穆斯林到家中討論伊斯蘭信仰,但是現在他不敢這麼做了,因為他害怕邀請來的穆斯林是日本警方安插的線民。
藤田先生表示,日本政府的作法散播了不信任感,許多人感覺因為自己的信仰被逼到了邊緣。
代表原告的律師林純子(音譯,Junko Hayashi)說:「(法院)表示我們的上訴並不在憲法的討論範圍中,我們仍在試圖理解是哪裡不對。」
日本境內除了信仰伊斯蘭教的日本人外,也有其他國家的穆斯林人口。上圖是孟加拉人施克(Abu Said Shekh),正在家中虔心祈禱,他來到日本尋求政治庇護,目前住在群馬縣太田市。
路透社位在群馬太田市的一間清真寺。
路透社太田市當地公園中可見穆斯林小朋友。
路透社日本近期遭到的恐攻威脅,讓人聯想起2015年1月時,日本記者後藤健二(Kenji Goto)遭伊斯蘭國(IS)綁架並向日本政府要求天價贖金的事件,最後後藤仍不幸被斬首,這起事件也引發國際譁然。
路透社大眾太害怕 穆斯林成目標
6月4日時,東京一場討論政府監察的大會上,踢爆美國政府全面監視人民隱私的前CIA人員斯諾登(Edward Snowden)也透過網路視訊的方式參加會議,他談到日本監視穆斯林事件時,表示穆斯林因為社會大眾害怕而成為被針對的目標,但事實上日本過去發生的大規模恐怖事件不只已經年代久遠,甚至也與伊斯蘭信仰無關。
斯諾登:當我們認真思考的時候會發現,日本上一次發生重大恐怖事件已是 20多年前了。
斯諾登指出,1995年時,奧姆真理教(オウム真理教)在東京地鐵散布沙林毒氣,造成 13人死亡,超過 6,300人輕重傷,然而奧姆真理教這些加害者並不是信仰伊斯蘭教的信眾。
斯諾登:「這起事件不是基本教義派的伊斯蘭激進分子所為,這僅是一群熱愛世界末日的信徒想要自家教主成為日本新皇帝。」
正虔心修行的奧姆真理教教徒們,前方海報中人物即是自稱教主的麻原彰晃。
路透社小補充:遭恐攻的東京地鐵
1995年3月20日,多名奧姆真理教教徒在東京的營團地下鐵(現東京地下鐵)丸之內線、千代田線和日比谷線的 5班列車上,同時散布沙林毒氣,造成 13人死亡,超過 6,300人輕重傷。這三條路線均途經政府部門林立的霞關站,因此成為襲擊目標。
教主麻原彰晃設立奧姆真理教的前身—瑜伽道場「奧姆神仙會」,之後改稱「奧姆真理教」,麻原彰晃自稱因得到解脫而獲得超能力,以追求神秘體驗的年輕人為中心,組織急速的膨脹,後續曾試圖透過參選進入政壇失敗,開始大量廣宣活動想取得日本社會接受仍不得其門而入,後續開始轉向恐怖攻擊計畫,他們試圖顛覆日本,執行「香巴拉化」計畫,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日本。
麻原彰晃自稱朱元璋轉世,曾率教徒前往中國表示會在 1997年稱王;後續也曾前往薩伊希望獲得伊波拉病毒作為大屠殺的工具,但最後並未成功,之後於 1994年和 1995年先後在長野以及東京犯下沙林毒氣攻擊事件,釀成嚴重死傷。
麻原彰晃遭逮後被判死刑,至今仍未執行。
東京地鐵內,正在演練毒氣發生時怎麼反應的人員。1995年3月20日的東京地鐵毒氣攻擊事件,在許多人心中留下恐怖的印象,每年此時可見日本領導人到事件發生地點哀悼致意。
路透社2008年6月8日,當年 25歲的加藤智大駕車闖入滿是人潮的秋葉原,隨後犯下隨機殺人釀成 7死 10傷。這是日本近年來傷亡最慘重的無差別殺人案,這起事件也讓「女僕咖啡廳」成為一種「避難所」生意「大繁盛」,亦有一些原本不常來、只為了看看事件後秋葉原的樣子的人,當地的客人比以前更多。學者表示,這類事件是社會失衡、教育方法的謬誤以及網路社群時代出現等等共構出的現象。
路透社學者:無差別監視的反恐效果未知
事實上,有學者質疑大規模監視特定宗教團體可以達到反恐效果,東京天普大學亞洲研究院院長金斯頓(Jeff Kingston)說:「過去德國也有類似(監視)計畫,他們保留了 3萬名穆斯林的資料,但當中很明顯沒有出現恐怖份子。因此,目前還是不清楚這類監控策略是否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