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抱著棺木,他的親友在 15號政變中不幸身亡。
路透社數百名平民與士兵死亡
土耳其在上周五(15)晚間突傳政變消息,瞬間引發世界各國媒體高度關注,然而這場軍事政變在 24小時之內宣告失敗終結,已知至少有 290人在政變期間喪生,當中包含一般平民、土耳其政府士兵以及政變陣營的士兵等。
逮捕6千人 考慮恢復死刑
現階段,土耳其政府以涉嫌參與政變罪名逮捕了至少 6,000人,並指出軍中有數位上校階級的軍官策畫政變,同時正考慮恢復死刑因為「發動政變就要付出代價」。
另外,儘管他們沒有確切的事證,但當局指出主導這次政變的,是流亡到美國賓州的思想家葛蘭(Fethullah Gülen)。
支持現任總統埃爾多安的民眾得知政變失敗上街慶祝。
路透社政變的那個夜晚
有關 15號晚間的政變,當時土耳其軍中有部分打著捍衛民主旗幟的軍官和士兵發起行動,他們出動戰機飛過國會大廈上空,戰車開上街頭,也封鎖連接歐亞大陸的博斯普魯斯橋,之後土耳其總理尤迪倫(Binali Yildirim)表示國家發生政變了,同一時間,掌控土耳其境內廣播的政變士兵指出他們是要保衛國家民主不受現任總統埃爾多安(Tayyip Erdogan)的侵害。
政變軍官發表的聲明中提到:土耳其軍方已經完全掌控政府,並恢復其憲法秩序、人權與自由。
諸多環節遭忽略 政變宣告失敗
然而,這一場政變後續漸漸失序,因為政變方沒有控制住在外放假的土耳其總統或其他政治人物的發言,政變開始後也沒有領導人出面接手,外加忽略社群媒體的存在,更別說是沒有壓制住電視台的播放,最後更因為無法激起軍中更多的人跟隨,同時沒有帶起一定的社會大眾共鳴,這場政變在 24小時之內宣告失敗。
這是一場被Vox評為「計畫得很糟」的政變。
15號晚間,可見軍方控制了博斯普魯斯大橋上的交通。
路透社一位民眾趴在坦克車前,表達對軍事政變的不滿,照片中可看出地點是伊斯坦堡阿塔圖克國際機場。
網友 The Revolution Syria for Freed這次政變中,遭外界認定相當特殊的畫面是:一直打壓社群媒體的埃爾多安,依靠Facebook直播與CNN土耳其聯繫,並藉此呼籲土耳其民眾站起來反抗政變。
網友 Archiemediauk15號政變持續至 16號早上,室外可見民眾趴在地上自保,避免被流彈射到。
路透社畫面帶有裸露與血腥內容,請斟酌點閱。
繼續閱讀政變過後,期間不幸遭到射擊身亡的民眾遺體只能先簡單以報紙或國旗蓋上。
路透社這一場政變儘管不到 24小時,仍造成近 300人死亡,當中包含許多平民百姓。
路透社罹難者的棺木被抬出,一旁牆面上可見標語「對政變說不,對戰爭說不,願和平長久。」
路透社國會大廈在政變中被毀。
路透社誰策畫這場政變?
政變結束,絕大多數者想問的是:誰策畫這場政變?誰可以從中得利?目前看來,重新掌權的現任總統埃爾多安是最大的贏家,所以亦有人指出其實這場政變是他自導自演,目的只是要穩固自己地位、通過修憲,並讓土耳其邁向政教合一國家的願景。
不過,進一步思考時會發現,政變對埃爾多安來說並不是全然的好處,近期他拉下臉與俄國重修舊好,同時也與以色列建立友好關係,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拚經濟。若發動政變,這勢必會重創他正努力復甦的國家經濟。
流亡穆斯林領袖被指主使者
土耳其政府,指責政變的主使者是自我流亡到美國的穆斯林精神領袖和思想家葛蘭,並要求美國政府引渡葛蘭回土耳其受審,但是葛蘭本人在政變不久後即發聲指責事件,美國政府也回應現階段沒有確切的事證可以將葛蘭定罪。
照片中是自我流亡到美國的葛蘭。他的政治思維與埃爾多安有了分歧,兩人現在是敵對關係。
路透社提倡一個現代化且包容的伊斯蘭信仰
有關葛蘭,Vox指出,他曾與埃爾多安同一陣線但兩人漸行漸遠,而最後葛蘭流亡到美國,但是埃爾多安未曾對他放下戒心,事實上,土耳其軍方內部有一定的人數支持葛蘭。
1960到1970年代左右,葛蘭是土耳其境內相當活躍的「伊瑪目」(imam,宗教領袖),他提倡一個更具有包容性的遜尼派伊斯蘭信仰,著重在合作和寬容上,並強調教育的重要性,認為傳統的伊斯蘭宗教學校有其侷限性。
政變結束後,遭到民眾毆打的士兵被便衣警察護送。
路透社有外力引發土耳其政變嗎?
亦有外界揣測,政變是否因為難民危機?經濟衰頹引發不滿?事實上,後續專家分析指出,這場政變多與土耳其國內的政治意識形態角力相關。政變發生當晚,軍官透過廣播曾談到,他們是要「捍衛國家民主」,這聽來似乎有些荒謬,因為土耳其現任總統就是透過民主大選所選出。
土耳其現任總統 推動政教合一、擴大總統權
不過,進一步看到土耳其軍方的歷史就會發現,他們從 1960年代開始,就以土耳其國父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urk)強調的世俗化和民主為名,先後推翻了 4任土耳其總統,藉此維護國家不受伊斯蘭教影響太深,然而,埃爾多安上任後,他主張一個依循伊斯蘭教為主的國家──民眾每天的生活中有許多面向需要遵從伊斯蘭教義實行。
舉例來說,埃爾多安政府「改革」學校,規定學校教育遵循伊斯蘭教義;抄查報社並箝制言論自由,例如 2016年3月時,土國警方衝進最多人閱讀的《時代報》報社並直接接管引發爭議。
更引人議論的還有,埃爾多安欲推動修憲,希望讓總統能掌控更多國家大權。
政變結束後與坦克車合影的民眾。
路透社邁向一個以伊斯蘭信仰為依歸的土耳其
過去土耳其大選報導分析中也指出,過去 10年間,土耳其的言論自由、媒體自由、以及民主價值都受到嚴重的箝制,土耳其的新聞自由排名也在國際間敬陪末座,但這對埃爾多安來說不是甚麼重點,支持他的選民,往往也不在乎許多有關他的貪汙瀆職的消息、或是家族成員秘辛等等,因為這些都是土耳其朝向繁榮成長的附屬品。
即將在 2023年迎接建國百年的土耳其,外界預期將繼續連任的埃爾多安極可能成為完全推翻凱末爾主義的領導人,可以預見的是,土耳其的政權會以總統體制為主,國會系統將被邊緣化,這也是為何埃爾多安在發言時常常會用「新舊土耳其」來形容。
而這次,宣告失敗結束的政變更加強了埃爾多安想修憲並擴大總統權,以及成為伊斯蘭信仰為主國家的願景。
KhalidAlbaih根據政變事件繪圖,表示埃爾多安儘管在伊斯蘭國恐攻上失分,但是這次成功守住了軍事政變。近幾年土耳其因為伊斯蘭國與庫德族騷亂等等,國內動盪不安。
網友 Khartoon! by KhalidAlbaih文明古國 安全堪慮
在這次政變前,土耳其的國安頻頻出現隱憂,近幾年伊斯蘭國以及庫德族武裝分子的攻擊下讓土耳其騷亂不斷;2015年10月,就在巴黎恐攻的前一個月,伊斯蘭國攻擊首都安卡拉釀成 100多人死亡;11月底,庫德族人權律師艾爾西(Tahir Elci) 遭到不明人士朝頭部開槍射殺身亡引發當地譁然;12月,庫德族的武裝組織「庫德斯坦自由之鷹」(TAK)砲火攻擊機場,釀成一死一傷。
2016年1月,受到伊斯蘭國感召的敘利亞炸彈客攻擊伊斯坦堡知名景點,造成至少 10位觀光客身亡;2月,首都安卡拉遭到炸彈攻擊,至少有 28人不幸死亡、60多人受傷;6月,炸彈客攻擊警方巴士造成11人死亡,其中7人是警察。
而 6月底,土耳其伊斯坦堡國際機場遭到自殺炸彈客攻擊,造成至少 26人死亡,超過 140人受傷。
照片中是已故土耳其總統凱末爾。
網友 wiki小補充:土耳其之父凱末爾
《維基百科》介紹,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克(Mustafa Kemal Atatürk)是土耳其的軍官、改革家、作家和領導人,土耳其共和國第一任總統、總理及國民議會議長,被譽為現代土耳其的肇建者。
就任土耳其領導人的時候,凱末爾進行一連串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變革,啟蒙土耳其並讓土耳其成為現代化和世俗主義的國家,他改革宗教例如廢除歷史悠久的伊斯蘭教長制、停辦獨立的宗教學校和經院、關閉宗教法庭等等,另外也進行服飾改革、解放婦女運動等等。凱末爾帶領土耳其現代化的作為被稱為凱末爾主義,其中也包括減少伊斯蘭教對政治及教育的影響。
埃爾多安被外界預測會趁這次政變失敗,取得更大的支持並擴大總統權。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