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胡薩里選擇在被圍城的叛軍佔領城鎮薩瑪卡(Zamalka)拍攝影片,身穿粉紅色上衣的他正在指導演員。
路透社用叛軍視角講故事
來自敘利亞的導演胡薩里(Humam Husari)自費拍攝了一支短片,透過一名叛軍的視角描述大馬士革附近如何遭到化學武器攻擊,這場攻擊讓他因此失去妻小,他拒絕讓時間葬送這一切,因此決定要為了自己的城鎮拿起武器,與政府相搏。
胡薩里表示,這個故事的架構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現在短片已經拍攝完成,只剩下剪輯的部分待完成。
路透社劇情就是正在發生的事
「我們必須瞭解這些人們是怎麼被推向戰爭,怎麼成為其中一員,」30歲的胡薩里說道:「我活在我所講述的故事裡面,他們都是真實的角色。」
一名年輕男子(右)負責記錄下拍攝影片的幕後花絮。
路透社每位演員都是受害者
2013年,聯合國調查小組指出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近郊的叛軍佔領地烏塔區(Ghouta)遭受化武沙林毒氣的攻擊,約有 1,400人因此死亡。美國指控敘利亞政府發起了這次攻擊,但敘利亞政府否認美國的指控,聲稱叛軍才需要為化武攻擊負責。
對胡薩里以及演員們來說,製作這部影片總是令人傷感,卻也是個非常必要的經驗。他們每個人都不是受訓的演員,只不過是每次攻擊下的受害者,與目擊者。
三名小孩子正在參與影片拍攝,對於導演來說,最困難的其實是選角。
路透社尋找角色最困難
「最困難的事情就是在卡司的選擇還有試鏡,」胡薩里說道,為了這支 15分鐘的短片,他大約花了兩個月的時間來編寫劇本、導演與製片:「一名 70歲的男人告訴我:『我想要成為電影中的一分子,我失去了 13個親人......我希望這個世界可以理解我們正在經歷什麼。』但我只想要請他扮演一具遺體。」
被圍城的城鎮內資源非常稀少,什麼都得自己來。導演後面的男孩們用人工的方式架起擋光用的棉被。
路透社導演胡薩里(右)與攝影師山米(Sami al-Shami,中間)正在調整拍攝與取景角度。
路透社令人難以回想的悲劇
2013年,當沙林毒氣攻擊發生時,胡薩里想都沒有想就抓著攝影機衝到了臨時搭建的醫院,當時醫院裡湧入了數千名遭到攻擊的受害者。胡薩里也隨後將這段錄像寄給了各大國際媒體。
「我在那個當下選擇錄影並不是因為我是個攝影師,而是因為錄影是當時我唯一能為受害者做的事情,」胡薩里說:「在那個時候,你什麼都感覺不到,你只會覺得震驚......然後,你開始回想起你到底目睹了什麼,回想起整起事件事如此真實、如此大規模、如此悲劇。要我重看當時所拍下的錄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胡薩里奔向車子的小演員們,對他們進行動作指導。
路透社交戰雙方互相卸責
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曾說過,使用化武將是他們的最後底線,但在 2013年後,美國當局顯然不能為他們在敘利亞的軍事行為背書。自從敘利亞在國際的監督下將聲稱所擁有的化武全數銷毀,但雙方仍持續為後續不斷出現的芥子毒氣、氯氣或其他化武互相指責。
胡薩里正在剪輯影片,自布萊頓電影學校畢業的他,現在專門為國際新聞組織拍攝敘利亞現況,但他還是希望能夠參與電影製作。
路透社戰爭日常給予獨特經驗
與《路透社》的記者電話溝通時,可以聽到空襲警報以及戰機轟隆作響的聲音,胡薩里說他所經歷的「日常生活」讓他能夠去講述關於衝突的故事。一旦戰爭結束,他就可以拍攝電影。
「想像一下我對於那些戰機是怎麼樣的反應。對我來說已經是再平凡不過的東西,我想這對外地人來說很難理解,」胡薩里說。他認為自己也得到了能夠指導其他演員如果面臨其他一樣的狀況,應該要如何反應的經驗:「在未來,我認為我有責任透過電影和戲劇,將這些故事給傳達出去。這是每段戰爭結束後都會發生的事情。」
一名協助拍攝的男子,在拍攝過程中穩穩地拿著攝影機,仔細觀看拍攝狀況。
路透社打光板與監控拍攝狀況的螢幕被擺放在牆邊,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一切都非常簡樸。
路透社資源取得不易 什麼都要自己來
現在烏塔區有一部份是由叛軍所佔領,有許多地區則是被敘利亞政府與聯軍給圍城。在一個沒有食物、人力與其他補給品的地方拍攝影片是非常艱難的事情。胡薩里自己製作了打光器跟攝影機軌道,但很幸運地取得一台品質很好的攝影機。
「能在被圍困的地方找到一台你需要的超優質攝影機,聽起來真的很諷刺。」他說。
在影片殺青後,劇組也烤起烤肉串慶祝。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