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美國自然生態的狼英雄」 是事實還是神話?

「用 14隻狼改變黃石公園的生態」聽起來總是有些不可思議,卻是許多美國人再熟悉不過的生態傳奇故事,究竟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有幾分呢?就讓【地球圖輯隊】帶你來一探究竟!

單圖
文章插圖

肉食性的狼對美國居民來說絕對是一大麻煩,人們不僅怕自家的牲畜遭到攻擊,更怕自己變成狼群的獵物。

網友 Patrick Bouquet

狼群絕跡 鹿群數量大增

狼在美國一直是不受歡迎的獵食性動物,1920年代,牠們因為長期遭到居民的大量補殺而絕跡,導致美國黃石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的加拿大馬鹿(elk)數量在缺乏獵食者的情況下迅速成長,植被幾乎被摧毀殆盡。

復育狼群救生態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生物學家與動物權益分子總算成功說服政府進行狼群復育。他們從加拿大引進狼群,安置在美國西北邊的洛磯山脈(Rocky Mountains)各處,黃石公園也在 1995年1月放生了 14隻灰狼。

許多美國人相信,就是這 14隻狼大大改變了黃石公園的生態系統。環境學家蒙比爾特(George Monbiot)也特別在YouTube上製作短片介紹這個傳奇故事。

單圖
文章插圖

一隻加拿大馬鹿在加拿大的洛磯山國家公園(Rocky Mountain National Park)覓食,過去美國黃石公園過多的加拿大馬鹿,讓當地的植被幾乎遭到摧毀。

網友 Amy the Nurse

狼群改變鹿的生活習慣

影片中,蒙比爾特提到,狼群出現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牠們會獵捕加拿大馬鹿,不僅讓鹿群的數量大幅下降,為了避免遭到追捕,加拿大馬鹿也開始減少出現在河谷、山谷這種容易被狼群抓到的地方。

植被喘口氣

當這些地方的植物不再成為鹿兒們的盤中飧,也就逐漸恢復了原先茂盛的模樣,山楊樹、柳樹甚至用五倍速度迅速成長。

牽一髮動全身的生態系統

就好像連鎖效應一般,當樹木長好後,隨季節遷徙的鳥兒們也開始聚居於此,喜歡啃樹建水壩的河狸也跑出來參一腳,等到河狸把水壩建好,就等同為水獺、鴨子、魚群、兩棲動物、爬蟲類等生物建立起了天然棲地。

這還沒結束,影片提到狼群除了鹿之外也會獵捕土狼(Proteles cristatus),一旦土狼數量減少了,兔子、老鼠就開始增加,然後以這兩種動物為食的老鷹、獾、狐狸等也就通通出現了。

連河道形貌也受影響

蒙比爾特也相信狼群的出現改變了河流的型態,因為加拿大馬鹿減少而生長的植被讓河床不再有水土流失的問題,不僅慢下了水流的速度,河流也不再那麼容易把土地沖刷成曲折的模樣。

影片以「狼如何改變河流」為題,描述黃石公園如何受到 14隻狼影響,到目前為止已經獲得 2,500萬次的點閱率。

單圖
文章插圖

畫面帶有裸露與血腥內容,請斟酌點閱。

繼續閱讀

四隻狼正在分食獵捕到的加拿大馬鹿。

網友 Kamia Wolf

關鍵物種的重要性

這則故事可說是「營養瀑布」(trophic cascade)的經典案例,「營養瀑布」強調食物網裡高階消費者(像非洲草原上的獅子、海洋界的虎鯨等)一路往下影響到生產者(像植物、微生物等)的概念,所以就影片的概念來說,當狼不見了,加拿大馬鹿就開始增加,鹿一增加,植被也就被大量吃光。

反過來說,一旦政府把頂端的狼放回黃石公園後,生態體系的動植物就宛如拼圖般逐漸被擺回正確的位子,而這種一從生態系消失,就可能造成生態系瓦解的動植物也稱為「關鍵物種」(Keystone Species)。

故事可信度...?

這其實是許多美國人耳熟能詳的生態故事,不過影片在 2014年的出現又再次引發討論,也讓人忍不住跳出來質疑故事的真實性。

單圖
文章插圖

圖為河狸建築起的水壩,河狸主要分布在美洲北部,有「自然界水壩工程師」的名號,牠們建起的水壩穩固到讓人站在上面都沒有問題。由於河狸建築的水壩等同為水域生物建起了天然棲地,也被視為生態系中的關鍵物種。

網友 Eastern Sierra Nevada

學者:假的

懷俄明大學動物生理系的學者米德爾頓(Arthur Middleton)便投書《紐約時報》,指出 2010年就有研究發現,雖然馬鹿數量在這幾年來確實減少了 60%,但樹木「迅速長高」這種事從來沒有發生過,就算某個區域的狼群出沒特別頻繁,加拿大馬鹿也沒有因此減少到那邊覓食的頻率。

公園太大 狼與鹿太難碰到

米德爾頓認為,會絲毫不受影響一方面是因為狼群根本不是年輕加拿大馬鹿的對手,另一方面則是黃石公園非常遼闊,狼與鹿會遭遇的機會遠比許多人想像得還小,就算真的遇上了,成群結隊的鹿們也能提醒彼此趕快逃跑。

生態系統回不去了

此外,米德爾頓認為當年狼群的絕跡確實為黃石公園的生態系帶來很大的改變,數十年來,植物被摧毀,賴此為生的動物們也消失不見蹤影,生態系統的改變幅度大到就算狼群再次被帶回黃石公園,也來不及復原這一切。

單圖
文章插圖

圖片拍攝於 2015年4月的美國雷斯岬國家海岸公園(Point Reyes National Seashore),加拿大馬鹿群輕巧地跳過柵欄尋找食物。當時發生旱災,農民希望可以設置圍欄限制鹿群的行動範圍,如此一來自家的牲畜就不需要跟牠們爭取食物,但這個想法遭到動物權益倡議者大力反對,有人指出,採取這個作法的公園已經害死了大量的加拿大馬鹿。

路透社

狼群不是唯一的貢獻者

猶他州立大學的野生生態學家麥可奈第(Dan MacNulty)也指出,確實有少部分的樹木因為鹿的減少而增加生長機會,但是狼群並不是唯一為黃石公園的生態系做出貢獻的動物。

當時逐漸增加的美洲獅、灰熊肯定也為「營養瀑布」貢獻了一分心力,更不用提 1990年代蒙大拿州(Montana)開放人類獵捕加拿大馬鹿的政策。若是把整個變化推給 14隻灰狼,似乎有點太過簡化生態系的演變。

單圖
文章插圖

攝影師拍下了狼霸氣的一幕。《美研究:狼的出現改善灰熊飲食》這篇文章也曾討論過黃石公園內灰熊、狼、鹿之間的關係。

網友 Michiel van Nimwegen

全然的真相重要嗎?

儘管如此,麥可奈第還是認同影片要把「營養瀑布」帶給大眾認識的努力,他在受訪時說:「說『狼改變了河流』確實有點誇大,需要有很多想像跟創造力才有辦法拼湊出全貌,但這裡頭畢竟還是有那麼點真相。」

可信度比吸引力更重要

學者米德爾頓也承認這個故事讓大家意識到肉食動物對生態系統的重要性,也確實勾起美國人保護野生生物的興趣,但是他擔心,若是科學家與環保團體過度傳頌這個顯然遭到誇大的故事,將會讓環境學家不再具有可靠性。

米德爾頓強調,當環境學家能夠作為給予政策建議的重要角色,傳達出正確的訊息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上線時間:2016/11/1
增修時間:2016/11/6 更正「灰熊」、將「麋鹿」改為「加拿大馬鹿」、修正「營養階層」為「營養瀑布」,並更正營養瀑布的意義、補充「關鍵物種」一詞

單圖
文章插圖

地球圖輯隊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

延伸閱讀

收起全部

參考資料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