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第一個!馬爾他禁止「治療」同志性傾向

馬爾他近日通過了禁止性向治療的法律,未來任何試圖改變同志性傾向的行為,都會被罰款甚至關進大牢。

單圖
文章插圖

圖片拍攝於 2014年,人們正在廣場等待馬爾他議會通過關於同性伴侶的法案,該法案通過後,同性伴侶就可以享有與結婚者一樣的法律權利,像是領養小孩。

路透社

同志不需「治療」

近日,馬爾他國會一致通過了禁止性向治療的修正法案,根據最新法案,任何試圖「治療」同志或其性傾向的行為,都會被視為違法。

LGBTI最友善國家

自從 2013年,立場偏左的馬爾他工黨取得執政權後,馬爾他便進行了許多社會政策的改革,對LGBTIQ的友善態度也讓馬爾他兩度被國際LGBTI聯合會歐洲分會選為歐洲最尊重同志、跨性別者、雙性人的國家。

單圖
文章插圖

一名支持LGBT族群的人披著彩虹旗,拿著彩虹色的氣球走在街上。 

路透社

施行性向治療  小心被罰

通過的法案將根據兩個面向進行規範,首先是關於性向治療的部分。該法案寫到:「沒有任何的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表現會導致任何缺陷,因此任何人都不得向另外一人推廣目的是要改變一個人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表現的治療。」

若是違反規範的人,較輕微的情況會罰上 1,000-5,000歐元(折台幣約 3萬4,000元到 17萬元),並服上比較短的刑期,最嚴重者則會被判處 1萬歐元罰款(折台幣約 34萬元),並關上 1年大牢。

對跨性別者更友善

第二面向則是關於性別認同、跨性別者的部分。過去馬爾他的孩童必須滿 18歲,才能在未經父母允許下改變自己的性別,現在的年齡限制則下調到 16歲。

除此之外,所有「被拘留的非馬爾他住民」也會依據他們的心理性別進行性別登記,而不是他們出生證明上的生理性別。

單圖
文章插圖

根據《維基百科》,性向治療是指靠著勸導、祈禱或其他方式改變同志性傾向的運動或療法,療法聲稱可以「改變」人的性向一直在社會中頗具爭議與疑慮。

網友 Gayety

支持者:同志是自願改變

雖然譴責性向治療為馬爾他的主要聲音,支持「治療」同志的人們仍對此感到不滿,認為他們只是用一般的心理諮商或技術來讓人們自願改變性傾向。

學會歡迎法案通過

另一方面,馬爾他心理學家學會(Malta Chamber of Psychologists, MCP)則對法案通過的結果表示歡迎,也譴責性向治療是「不人道」的行為,並對他們能夠參與到法案起草感到非常驕傲。

「我們公開譴責任何會危害社群的治療行為,」馬爾他心理學家學會在聲明中寫到:「性向治療不僅展現了毫無根據的偏見和缺乏多元包容的胸懷,也阻礙了國際承認LGBTIQ權利的腳步。」

作為一個組織,我們追求所有人的平等權與被尊重的權利,也致力於確保我們的病人可以得到他們應得的、安全的治療經驗。

馬爾他心理學家學會
單圖
文章插圖

馬爾他是歐盟中人數最少的國家,僅有 42萬人,但曾兩度被選為歐洲對LGBT族群最友善國家。

網友 kit deneen

逐漸成為國際焦點的議題

性向治療的議題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關注。以英國來說,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皇家精神科醫師學院(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與其他 12個心理機構已經簽署了聯合聲明,譴責性向治療「既具潛在傷害也不道德」。

根據國民保健署在 2009年的調查,英國 1,300間心理治療診所,有 200間診所仍然提供與改變性向有關的治療。

禁止性向治療仍在少數

美國精神醫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也曾對性向治療表達公開譴責,但目前美國僅有少數幾個州禁止性向治療。

至於在台灣,台中市政府在今年 5月已經正式將性向治療界定為違法行為,當時他們也呼籲行政院衛福部,將性向治療列為不得執行的醫療行為。

單圖
文章插圖

地球圖輯隊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

延伸閱讀

收起全部

參考資料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