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安東尼奧‧史特拉瓦第研究所」(Antonio Stradivari institute)的研究室裡,一把把學生做的小提琴懸掛在空中風乾。
路透社歷史悠久的製琴小鎮
克雷默納鎮(Cremona)位在義大利北部,擁有超過 100間小提琴與弦樂器工作室,專門為全世界的音樂家打造弦樂器,知名製琴師史特拉瓦第(Antonio Stradivari)、阿瑪蒂(Nicolo Amati)也都是出身自克雷默納。
製琴師塔拉布吉(Stefano Trabucchi)正在調整小提琴上的琴馬(又稱琴橋),這是一把製作要價 67萬的大師級小提琴。
路透社製琴師塔拉布吉仔細地刻製出小提琴上的音孔。音孔是為了讓共鳴板可以更自由地振動,以加強音色,也使得樂器內部的振動能夠傳出樂器外,音孔越小,音色越明亮。
路透社大部分工作室專精於特定技術
城鎮里的工作室大多只專精於打造出「史特拉瓦第琴」的技術——史特拉瓦第琴是知名製琴師史特拉瓦第製作的弦樂器,被全世界公認是歷史上最好的弦樂器之一。
要求技巧多 兩個月才能出一把
「史特拉瓦第琴」這等級的技藝被稱為Liutaia,以此技藝製作出來的小提琴則會被稱為「大師級弦樂器」,每把大師級小提琴的造價約 2萬歐元(折台幣約 67萬元),平均每位工匠一年可以造出 6-7把小提琴。
製琴師羅斯正在工作室製作小提琴,他是在 1984年來到此地。
路透社謹守同樣技術 收支難打平
一名來自奧地利的製琴師羅斯(Edgar Russ)指出,工作室只專精在同一種弦樂器製法是行不通的,他認為這些小鎮的工匠們必須有所改變。
羅斯說道:「到頭來,你工作一整天,卻等同於沒賺進半毛錢。」
在羅斯的工作室內,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工作器具、調色用品。
路透社開創不同價位的小提琴製法
因此羅斯的工作室提供了不同水平的小提琴做工,他刻意開創了Linea Macchi系列,用來滿足那些想要克雷默納小提琴,卻無法負擔Liutaia等級的音樂家們。
為了讓產業能永續繁榮
羅斯知道這樣的作法大概無法獲得克雷默納傳統派的認可,但是他相信,這是讓小提琴手工藝能長期繁榮的方法。
當然,羅斯每年還是會製作大師級小提琴,而且每把「大師小提琴」都是出自他手。
工作室的學生村田尤馬展示了他做到一半的小提琴。目前他正在安東尼奧‧史特拉瓦第研究所修習製琴的技藝。
路透社「如此美麗的創造物」
「我的工作動力源自於對工作的熱情,創造出沒有直線條的東西讓我覺得很開心。就算你不彈奏它,你還是會很喜歡把它拿在手中。它看起來是如此美麗,而且展現了你的性格、你的能力與做工。」
「然後它還有著很優美的聲音。」
圖為小提琴的製作草圖,每個線條比例都有著極為準確的規範。
路透社安東尼奧‧史特拉瓦第研究所內,來自阿根廷的學生薇拉(Vera)正在磨製小提琴的曲線。
路透社安東尼奧‧史特拉瓦第研究所內,師生們正在確認打磨出的小提琴板比例正確。
路透社製琴師卡佩里(Mario Capelli)正在打磨尚未上色的小提琴。
路透社調色盤被隨意擺放在工作室內,上頭的色彩就是繪製小提琴時所需的調色。
路透社完成的小提琴被擺放在堆滿木屑的工作檯上,每把手工小提琴的背後,都有著我們看不到的無數心血呢!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