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相關的「DNA 變異」超過 40 個,多數與血管病變有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科技新報文/ YAP KUO  

明明沒有感冒發燒,頭卻痛得要命,而且對光線很敏感,甚至噁心想吐,許多上班族的女性深深受到「偏頭痛」的困擾,生活與工作都遭受極大的困擾(註 1)。無奈偏頭痛的病因尚未確定,也還沒有完全治癒的方法。

之前的研究發現,在發病的過程中血管的發炎反應會加重頭部脹痛的感覺,而最新的跨國合作的 DNA 分析研究,進一步發現血管功能的異常可能正是造成偏頭痛的主因。

單圖
文章插圖

這次研究針對DNA的變異情形進行分析,並發現血管功能異常可能與偏頭痛有關。

網友 Carlos Solares

這次的研究由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帕羅第(Aarno Palotie)教授所領導(註 2),研究團隊共分析了橫跨 12 個國家的 59,674 名偏頭痛的病患以及 316,078 名健康的受試者 DNA 序列的差異。

他們發現偏頭痛病患的 DNA 上有 44 個位點有變異的情形,其中大部分的 DNA 變異位於與血管功能有關的基因附近,很少部分的 DNA 變異是位於與離子運輸有關的基因附近,此外有一個 DNA 變異的位置是在 X 染色體上。上述研究結果已刊登於 2016 年的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期刊上。

單圖
文章插圖

目前醫療上對偏頭痛仍沒有解方,偏頭痛的人除了吃止痛藥休息外也別無他法。

網友 Jinx!

當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上述變異基因在人體上的表現情形時,其中有 4 個基因在腦部的表現特別活躍,另外有 8 個基因在血管組織的表現特別高。最近刊登在《大英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上的一篇論文顯示,偏頭痛的女性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死亡率都比較高;此外偏頭痛患者也是腦中風的高危險群。上述的變異基因於腦部以及血管組織的高表現也許正是背後的主因。

偏頭痛有兩種常見的類型,一種在發病前會產生透過結霜玻璃看物的視覺現象,視線出現亮光或彎曲的線條,稱為「預兆偏頭痛」(migraine with aura),另一種則是「無預兆偏頭痛」(migraine without aura)。研究團隊企圖由已建立好的龐大資料庫中比對這兩種偏頭痛基因變異的位點是否有不同之處,可惜無功而返,沒能如願,推測是因為差異性很小,本次研究的演算法無法偵測出來所致。

單圖
文章插圖

偏頭痛的程度可小可大,輕則引起些微不適,重則可能出現噁心想吐的情況。

網友 bark

關於偏頭痛的病因,醫學界長久以來一直有兩派的爭議,一方認為是神經方面的問題,另一方則認為是血管的異常所致,與血液循環有關。而此次的研究結果應該可以平息此論戰,偏頭痛的病因主要是血管的病變所致。

本次研究團隊中,來自挪威奧斯陸大學(University of Oslo)的茲瓦爾特(John-Anker Zwart)教授說:「這次的新發現是偏頭痛邁向個人化醫療非常重要的一步,今後關於偏頭痛的臨床試驗可以依據本次的發現將病人依 DNA 位點變異的差別分成不同的群組,將可幫助釐清某一藥物對哪一群病人較為有效。而本次的發現也顯示,調節血管功能的藥物將是今後偏頭痛的藥物開發一個重要的方向!」

註 1:估計我國約有 150 萬人受到偏頭痛所苦,已知與遺傳有關,女性患者約為男性的 3 倍,20 至 40 歲間是偏頭痛發作的高峰期。發病時只能以止痛藥緩解疼痛或血管收縮藥物終止病情,但血管過分收縮也可能有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

註 2:帕羅第教授是國際頭部疼痛遺傳研究聯盟(International Headache Genetics Consortium,IHGC)的主席,本次研究是由此聯盟的成員共同完成。

科技新報

科技新報

科技新報是一群對資訊科技、能源、半導體、行動運算、網際網路、醫療、生物科技有高度熱忱與興趣的產業與新媒體人士,共同組成的時代新媒體,以產出有觀點與特色的原創文章為主要任務。

延伸閱讀

收起全部

參考資料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