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上的恐怖谷」 有感情的AI讓人不舒服

如果你發現人工智慧也一樣有感情,你是會驚嘆科技的發達還是會感到詭異呢?

單圖
文章插圖

在今年的世界移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上,照片拍到日本軟銀研發的Pepper機器人正在招呼與會者。

路透社

擬真到一定程度讓人害怕

聽過「恐怖谷理論」嗎?恐怖谷理論是 1970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Masahiro Mori)提出的概念,他指出當機器人或動畫的外型跟人類相像到特定程度時,我們在心理上會出現非常不舒服的感受,哪怕它們與人類只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刺眼。

如果人工智慧有感情......

不過「恐怖谷理論」通常是就外型的情況作討論,現在就有一篇投書在《認知》(Cognition)期刊的德國研究想要瞭解,當我們發現人工智慧也擁有類似人類的情緒時,會不會也同樣讓人感到不舒服呢?

單圖
文章插圖

研究中受試者分成四組,並用虛擬實境要受試者們觀看一段男女對話的影片。

網友 Maurizio Pesce

用虛擬實境看一段對話

這份研究是由開姆尼茨工業大學的心理學家斯坦(Jan-Philipp Stein)和奧勒(Peter Ohler)提出,他們找來 92名受試者,要受試者在虛擬實境內觀看一支影片,裡頭是一對男女正在進行一小段對話。

影片中兩人先是提到燥熱的天氣讓人昏昏欲睡,接著女人開始抱怨她擁有的自由時間太少,而且那個還不出現的遲到朋友讓她覺得很困擾,與此同時,男人在對話中會對女人的處境展現同情。

一支影片  四種背景

受試者一共被分成了 4組,他們看的雖然是完全一樣影片,每組卻得到不一樣的背景介紹,其中有兩組被告知這些角色的對話是人為操縱,另外兩組則被告知對話是由電腦操縱,而在這兩種情況的組別中,有一半被告知對話都是事先設計過的,另一半則被告知對話是自主產生的。

單圖
文章插圖

圖即為恐怖谷的情緒示意圖。根據《維基百科》,恐怖谷就是隨著機器人到達「接近人類」的相似度時,人類好感度突然下降至反感的範圍,然而,當機器人和人類的相似度繼續上升,相當於普通人之間的相似度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情感反應會再度回到正面,產生人類與人類之間的移情作用。在網路上也有影片以實際範例展現恐怖谷的狀況。

網友 Voidvector
單圖
文章插圖

在世界移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上,韓國SK電訊展示了一台可以提供客製化服務和聲紋辨識的人工智慧機器。研究認為失去掌控機器人的優勢感會讓人類感到不安。

路透社

其中一組表示不自在

研究結果發現,被告知對話是由電腦操縱,而且對話內容是自主產生的受試組,他們在觀看影片時會有特別怪異的感受,也就是說,當他們覺得電腦是主動表現出真正的挫敗和同情心情時,會覺得格外恐怖,但這是其他三組受試者都不會有的情緒。

「心理上的恐怖谷」

研究者因此認為除去外型不談,機器人或虛擬人物本身有情感這件事就足以讓人感到不安,因此將這項發現稱為「心理上的恐怖谷」(uncanny valley of the mind),用來區隔因為外型而讓人不安的「恐怖谷理論」。

失去獨特性和掌控權讓人不安

至於為什麼人工智慧自主產生有情感的對話會讓受試者感到不安呢?研究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這個現象讓受試者覺得作為「人類」的獨特性受到威脅,而且好像失去了掌控自身科技的優勢。

單圖
文章插圖

除了人工智慧,這種似假似真的人形模特兒會不會讓你感到不舒服呢?

網友 Eduardo A. Ponce

未來研究待續

對此,斯坦提到他們未來打算進一步研究當受試者可以掌控這些電腦角色時,他們心中的不安感會不會因此減輕。

要讓情緒保持在恐怖谷的標準

另一名研究恐怖谷和機器人的心理學家葛雷(Kurt Gray)則指出,由於恐怖谷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人們對這些超擬人存在的好感度反而會提升,因此建議研究者讓虛擬角色的對話「有情緒但不要太深入」,他舉例研究裡「抱怨等不到朋友」就是一個過度人性化的情緒。

葛雷也認為接下來,研究也許能透過虛擬互動,來觀察人類跟人工智慧互動會出現怎麼樣的情緒反應。

單圖
文章插圖

地球圖輯隊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

延伸閱讀

收起全部

參考資料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