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份工作 男女互換性別來做會發生什麼事?

一名男性跟女同事互換性別工作了兩周,讓他對職場上的性別歧視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想法。

單圖
文章插圖

施耐德本月月初在twitter上分享了關於發現職場性別歧視的經驗,意外獲得了熱烈迴響。

網友 Dainis Graveris

在線上公司工作的施耐德

施耐德(Martin R. Schneider)在 2014年曾在美國賓州一家線上修改履歷公司工作,在那裡,他們只要用email跟客戶溝通就好,並不需要面對面交流。

有一天,當施耐德像往常一樣跟客戶進行修改履歷的討論時,他的客戶突然變得「難搞、粗魯、輕蔑」,忽略了各種施耐德提出的問題和建議,不斷強調自己的方法才是業界標準,又說施耐德不瞭解他所說的術語。

翻臉跟翻書一樣快的客戶

在施耐德為這名客戶焦頭爛額許久後,他注意到自己誤把信件署名標記成女同事霍爾伯格(Nicole Hallberg)的名字,當他向顧客重新介紹自己後,對方卻立刻成為了模範客戶,轉而感謝施耐德提供的建議,說他的提出的疑問是「好問題!」。

唯一改變的是名字

施耐德強調,他的工作項目和提供的建議完全沒有改變,唯一的變動就是他附上了男性署名。

單圖
文章插圖

霍爾伯格是晚施耐德一年進入公司工作的員工,當時公司老闆一直嫌霍爾伯格工作效率不夠高,後來施耐德自己才發現原因所在。

網友 Icons8 Team

女同事表示不意外  男同事不相信

當施耐德把件事拿去問霍爾伯格時,霍爾伯格表示這件事並不稀奇,也承認自己有一兩次故意用「馬丁」的署名好博取客戶信任。

霍爾伯格回憶道:「當時施耐德跟我說:『你是胡謅的吧?』我跟他保證:『沒有,這真的是這樣。』」所以他們決定在接下來兩個禮拜交換對方的信件署名,來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形容工作像「無時無刻的奮鬥」

霍爾伯格是晚施耐德一年進入修改履歷公司工作的員工,雖然兩人的工作量、工作內容完全一樣,不過施耐德在名義上仍是霍爾伯格的上司。

霍爾伯格提到,自己跟客戶互動時「無時無刻都在奮鬥」,因為客戶會不斷和她提供的建議爭論,試著跟霍爾伯格解釋她早就知道的業界術語,忽略各種霍爾伯格提出的問題,用「小甜心」(sweetie)之類的暱稱稱呼霍爾伯格,或是詢問她各種私人問題。

單圖
文章插圖

施耐德表示交換身份為他帶來了兩周糟糕的工作經驗,當他把這件事拿去和老闆說時,他的老闆並不相信有這回事。

網友 bruce mars

身處地獄的兩周

而霍爾伯格遭逢的這一切也讓互換身份的施耐德經歷了痛苦的兩周。

「我彷彿身處地獄。我的每個問題跟建議都遭到質疑,那些我閉著眼睛都能處理的客戶成為了目中無人的存在,還有人問我是不是單身。」施耐德寫到,他也提到自己絕對碰過有人稱他為「寶貝」(hon,譯註:honey的簡稱)。

實際體驗了厭女

施耐德提到這類事情他不是沒處理過,但是當他附上女性的署名時,一切就變得更糟糕。施耐德也表示,自己雖然知道厭女情節的存在,但知道這個現象跟實際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霍爾伯格最順利的兩周

相較起來,霍爾伯格表示她經歷了職涯中最順利的兩周,她說:「人們更尊重我、更嚴肅地看待我。他們會預設我知道我在做什麼,我完全不用向他們主動證明自己的能力。」

單圖
文章插圖

一則塗鴉上寫著「擁抱性愛,拒絕性別歧視」。

網友 Antti T. Nissinen

研究:男性比女性容易獲得肯定

霍爾伯格跟施耐德的經歷絕對不是個案,2015年刊登在《施普林格》(SpringerLink)的研究指出,他們在線上課程中讓助教假扮成兩種性別,並要學生為助教的表現評分,而研究發現,不論該助教的實際性別為何,「男性身份得到的評分都會顯著高於女性」。

比女性容易被錄取

2012年,另一份投書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研究則發現,在一個科學學院的實驗室主管職申請上,就算男女的履歷內容相同,該學院的受試者仍會顯著地給予男性申請者比較高的評價,也會比較願意雇用他們。不過若是研究者隱藏了可以辨識應徵者性別的細節,會選擇女性來面試的比率則從 5%上升到 54%。

迴響有支持也有質疑

霍爾伯格表示,施耐德在網路上分享這段故事後,立刻收到許多熱烈迴響,許多女性也紛紛在網路上分享自己類似的經歷。

不過這之中還是有些糟糕回應,霍爾伯格舉例像有人跟她說她在工作上的表現一定很爛、她一定是愛上施耐德、他倆一定是(因為什麼不知名的理由)編造這個故事,應該要提供一式三份的原始文件來證明這個故事是真的。

單圖
文章插圖

想要進入三星集團工作的年輕學子,在補習班中練習筆試和面試。施耐德認為在關於性別議題的討論上,總是很容易在一開始引起反彈。

路透社

比起反省回擊更容易

霍爾伯格和施耐德也在和Vox的訪談上談及了這件事。

施耐德提到身為一個(白人)男性,確實在聽到類似「歧視存在」或「厭女是事實」的言論時,比起自我反省「我真的會這樣嗎?」,更多時候反而是在第一時間出現「我才不會這樣」這類防禦性反應。

沒有人想把自己當壞人

施耐德認為,畢竟否認問題的存在遠比承認自己可能為這個問題盡一份力還要容易得多,他說:「因為你不想把自己想成大壞蛋,你會想說:『噢,性別歧視真的很糟糕,但我不是個壞蛋,所以我不可能會性別歧視。』」

單圖
文章插圖

霍爾伯格和施耐德均認為社會中存在的厭女情節,讓女性在社會上比較不容易被認真看待。

網友 Garry Knight

「這是早就存在的問題」

另一方面,霍爾伯格對各種媒體下標方式感到新奇,她說道:「標題像是『賓州作家/在地男子/這哥兒們/諸如此類......發現了性別歧視』把我和我老公逗樂了。」

「比我厲害的女性寫手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談論過性別偏見了......我也在部落格上花好幾年寫這些事了......但這是第一次有那麼多人注意到這件事情。」

被注意是因為擁有話語權

施耐德也承認他確實注意到人們在意這個故事是因為這是出自於他,這種論述上的特權讓他感到厭惡也很不舒服。

單圖
文章插圖

照片拍到藝術家維斯巴爾(Kristen Visbal)擺放在華爾街的雕像「無畏女孩」(Fearless Girl),這座雕像是由道富環球投資(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在本月 7號設立,該公司的執行長奧漢利(Ron OHanley)表示,他希望可以藉由這座銅像,呼籲企業重視職場的性別平等,提升更多女性進入董事會的機會。

路透社

收到了一封父親的自白

不過被Vox問到有沒有感覺到分享這則故事後有帶來改變,霍爾伯格表示她收到一封父親的信。

那名父親表示自己的女兒有天數學課回來後,告訴他有個男同學不想讓她指導數學,她認為是因為自己是女的才會有這樣的狀況。

一開始要女兒別用性別找藉口

那名父親當時反駁女兒不可以這麼說,告訴她在假設自己是女性之前,應該要看看其他的可能性,而不是把自己當成受害者為一切找藉口,這樣永遠都不會成功。

幫助更多人瞭解不同人的處境

而霍爾伯格的故事讓這名父親有了不一樣的想法,信上寫著:「我看到妳的故事,然後意識到我傳達的訊息有多危險和無知......同理別人的處境是我的責任,尤其是對自己的家庭。謝謝你幫助我瞭解一些我從來不瞭解的事物。」

單圖
文章插圖

地球圖輯隊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

延伸閱讀

收起全部
  1. 男性和年輕至上的矽谷文化
  2. 在全球性別最平等的國家 男女還是同工不同酬
  3. 她不是保姆!BBC連線中的亞裔女性刻板印象
  4. 人資專家警告,美國企業應正視勞工倦怠危機
  5. 控個人權益受損 銅牛雕塑家要求「無畏女孩」移除
  6. Facebook 被指歧視女性工程師,程式碼審核過關比例低於男性工程師
  7. IBM 宣布終止遠距工作制度,影響上萬人
  8. 是「她」不是「他」 學者發現維京女戰士
  9. 凱文史貝西性騷擾三十年 「我可能有性騷擾,以及我是同志」有何問題?
  10. 在北韓,作為一名女兵
  11. 用骨頭說性別故事 史前時代的女性不是只做家務
  12. 「男愛正妹女愛錢」 人類社會真的是這樣嗎?
  13. 目標是完全消除男女薪資不平等 冰島政府有辦法
  14. 法國女星譴責#我也是運動 稱男性該有「調情自由」惹議
  15. 「你當時穿了什麼?」比利時性侵受害者衣物展
  16. 網路小白:幫我做個三明治 澳洲女孩:來南極跟我拿!
  17. 「請離開土俵」日本女性協助暈倒市長 遭請下相撲擂台惹議
  18. 你累了嗎?中國公司聘請「工程師鼓勵員」
  19. 價格調降21% 德國柏林地鐵在同酬日推女性優惠票
  20. 解決男女比例失衡 澳洲大學調降女性錄取理科系所門檻惹議
  21. 錢多、離家近,只能擇一? 倫敦上班族的通勤日記
  22. Apple Card遭控性別歧視 丈夫的信用額度是妻子的20倍
  23. 妻子收入增加,丈夫不開心?20年臺灣家庭追蹤調查
  24. 那些《后翼棄兵》的同與不同 一窺女西洋棋士的世界
  25. 雇用太多女性當高層 巴黎市政府遭罰
  26. 男女天生大不同?一名Google員工的宣言 引爆性別論戰(8/8更新)

參考資料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