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0年的高山滑雪世界杯速降賽(Alpine Skiing World Cup Downhill),剛結束比賽的瑞士籍選手蘇特爾(Fabienne Suter)舔去臉上的凍雪。
路透社2016年12月的阿爾卑斯山上,幾名滑雪客正在打量滑雪路線。瑞士有三分之二都由阿爾卑斯山佔據,這也成為他們重要的觀光資產。
路透社沒有白雪 沒辦法擋紫外線
全球暖化對瑞士的影響確實不是空穴來風,根據Quartz整理自 2016年9月的研究,相較於 1970年代,2016年 9月的瑞士比過去少了約 40天的下雪日。有鑑於白雪可以反射 90%的紫外線,降雪量減少很容易讓冰河直接暴露在陽光的照耀下。
每年縮減30-40公尺
以莫特瑞許冰河來說,該冰河在 1860年本來長達 8.5公里,現在卻只剩下 6公里長,而且每年還在以 30-40公尺的速度縮減——因此奧勒曼才會提出用人工製雪來解決冰河縮減的困境。
在冰河分支先小試身手
在今年 4月27日舉辦的歐洲地球科學聯合會(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 EGU)中,奧勒曼也提出了整體計畫,他表示如果在冰河分支Diavolezzafirn的復原計畫成功,他們就能以此為基礎爭取資金,進一步應用到整個莫特瑞許冰河。
圖中左方即為奧勒曼想要復原的莫特瑞許冰河,該冰河現在正面臨逐漸消逝的窘境。
網友 Günter Seggebäing雪只要幾公分厚就夠了
如果要應用到莫特瑞許冰河,奧勒曼估計只要每 0.5平方公里的冰河覆蓋上幾公分厚的人造雪,就足以保護冰層不會融化。而若是以每年運轉 4,000台製雪機來計算,奧勒曼相信他們能在 20年內復原 800公尺長的莫特瑞許冰河。
首次大規模護冰河
至於製雪所需的水源問題,奧勒曼則希望可以藉由「回收」冰河融化到湖水的融水製作。他指出,這將是全世界第一次有如此大規模的護冰河運動。
在 2016年11月的滑雪度假村,一名員工正在確認製雪機可以正常運作。其實過去也有人使用白色毯子、羊毛來保護冰河不要融化。
路透社度假村也很常用製雪機
其實滑雪度假村很常為了保持雪的質量而使用製雪機,不過要能製雪成功的前提是氣溫要夠低,因此執行製雪的奧勒曼團隊也必須確保整個夏天的溫度要夠低才能成功製雪。
等成功可能就有資金
無論如何,如果奧勒曼的計畫真的能夠成功,瑞士政府就有可能投資數百萬元的資金,參與復原莫特瑞許冰河的計畫。
製雪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但奧勒曼表示,雖然這項計畫意味著他們能夠對抗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是他們能解決的終究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QUARTZ則指出,追根究底,想辦法避免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暖化,才是最治本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