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末日專用 日本公司替你打造核彈避難屋

核彈避難所聽起來很像電影或遊戲裡才會出現的場景,但在日本,有幾家公司瞄準了人們對核彈來襲的擔憂,藉此拓展了末日財商機。

單圖
文章插圖

西本西一郎戴著防毒面具,向媒體展示自家為了防止核彈來襲,在地下室設置的避難空間。

路透社

不是電影場景的避難所

今年 4月,《路透社》攝影師金庚勳(音譯,Kim Kyung-Hoon)拜訪了避難所公司(Shelter Co)執行長西本西一郎(音譯,Seiichiro Nishimoto)的住家,想理解一座建好的地下避難所會是什麼模樣。

談及這趟拜訪之旅,金庚勳說:「我覺得我好像在拍攝非常古老的電影場景。這座避難所讓我想起了世界末日電影,在核彈戰爭或喪屍浩劫的時候,總會有個孤單的倖存者待在一個安全的地方。」

瞄準擔心核彈危機的人們

當然,相較於喪屍這個略微超現實的末日危機,避難所公司的客群其實是瞄準了擔心核武危機的人們,這種憂慮更是在北韓動作頻頻的情況下被加以放大。

北韓動作多  促進公司收益

這幾個月來,北韓不斷執行飛彈測試,令處在海岸另一端的日本人格外緊張,也讓有些人決定先建座私人的核彈避難所以備萬一。

西本西一郎便表示,他的避難所生意在幾周便顯著上升,本來公司一年只能賣出 6間避難所,但光在今年 4月,他就賣出了 8間核彈避難所。

單圖
文章插圖

在核彈避難所入口處的門打開後,還可以看到另外一層既防火又抗爆的大門,只要門一關上,避難所就會呈現完全密閉的狀態。

路透社

四個月幫你造一間避難空間

其實西本西一郎的避難所公司並不是唯一一個著眼「末日市場」的公司,位在日本神戶市的公司Oribe Seiki Seisakusho是另外一個提供避難所建造的公司,該公司的執行長織部信子(音譯,Nobuko Oribe)表示只要 4個月的時間,他們就能在客戶自家地下打造出一間核彈避難所。

家庭、公司都是客群

織部信子指出,除了家庭以外,也會有小型公司為他們的員工在公司下方建造避難所,因此他們也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房型」,分別是要價 62萬日圓(折台幣約 16萬元)的 6人房和要價 179萬日圓(折台幣約 48萬元)的 13人房。

其實避難所不罕見

織部信子表示,日本人對於在自宅或公司建立避難所並不太熱衷,但這絕不代表「建避難所」的概念很罕見,他以瑞士為例,指出瑞士的電影院、火車站、學校、私人住宅其實都可以看到避難所,相較起來,反而是日本對這類事情不夠上心。

現在,就讓我們跟著《路透社》攝影師的腳步,一起來看看一間核彈避難所會是什麼樣貌吧!

單圖
文章插圖

每座避難所都是設置在建築的地下室,因此從外觀來看,其實就只是一般的住家。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從住家裡就能直接走到避難所裡,逃生起來非常方便。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現在我們就要跟著西本西一郎一起進入避難所囉!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圖為核彈避難所一覽,可以看到除了各種緊急救難設施,裡頭還有電視、地球儀等身兼娛樂和提供資訊的設備。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西本西一郎正在示範如何用手搖發電機製造電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避難所內充滿了藍天和棕櫚樹呢?西本西一郎表示,他刻意以夏威夷主題裝飾避難小屋,如此一來,「當你在地下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起碼會有待在享樂天堂的感覺」。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在手搖發電機旁的是防輻射空氣淨化器。這座避難所的牆壁厚達 30公分,不論是核彈、毒氣通通都無法對避難所造成影響。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當然,食物與水是絕對不可少的物資,這裡存放的食物都是可以長期放置的罐頭食品。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因應核災的防毒面具、偵測輻射的蓋革計數器也是避難所不可少的設備,除此之外,也有些逃難用的基本設備。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除了可以從自家內部走到避難所,裡頭也特別設置了逃生隧道。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逃生隧道下方就是廁所,西本西一郎並沒有特別提到避難所的廁所是怎麼運作的。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總而言之,這座避難所可說設想了各種遇到核災所需的各種設備,堪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呢!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地球圖輯隊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

延伸閱讀

收起全部

參考資料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