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 14號,馬拉韋市街頭遭到空襲的大樓冒出濃濃黑煙,近一個月來,菲律賓政府軍都在此和武裝組織進行城市奪回戰。
路透社數百名市民成人質
今年五月,親伊斯蘭國(IS)的武裝組織「馬巫德」(Maute)和「阿布沙耶夫」(Abu Sayyaf)攻擊位在民答那峨島(Mindanao)的馬拉韋市(Marawi City),並圍困了馬拉韋市部分區域,數百名來不及逃走的市民可能因此成為他們的人質。
像在鬼城一樣
儘管政府軍與武裝組織都聲稱他們已經圍困住對方,但從這幾周的交火狀況來看,情勢顯然已經演變成持久戰。
《紐約時報》指出,佔有空中優勢的菲律賓軍方一天至少會轟炸馬拉韋市兩次,再加上許多市民已經撤離的現在,馬拉韋市幾乎和鬼城無異。
圖分別是馬拉韋在菲律賓的位置,以及整個馬拉韋城市的範圍。從圖中可以看到,有 20萬人居住的馬拉韋市本身被阿古斯河(Agus River)一分為二,以西由菲律賓軍隊管控,以東部分區域則被武裝組織控制。軍方認為武裝組織佔領的區域大概是馬拉韋市的五分之一。
今年 5月31日,正在被撤離的馬拉韋市民把頭探出車外,焦慮地看著車輛前進的狀況。
路透社已經有近三百人死亡 可能還有更多人
根據官方資料,交火持續到現在已經造成 202名武裝分子、58名軍警、26名市民死亡,但在昨日(15),政府透過逃出來的市民和自願前往衝突區的人帶回來的資訊,認為還有另外 100名市民或武裝分子的遺體還沒被帶出來。
圖為親伊斯蘭國的媒體《阿馬克新聞社》,透過社群網站在本月 13號公布的影片截圖。當時他們稱菲律賓政府軍的行動是「徹頭徹尾的失敗」。
路透社本月 12號,在政府軍收復一部分的馬拉韋市後,可以看到圍牆先前被人寫下了「伊斯蘭國歡迎回家」的字樣。
路透社在馬拉韋市,已經空無一人的醫院內,數顆用完的子彈散落在地板上。
路透社武裝組織最大規模的行動
這是在東南亞地區,武裝組織最大規模的一次行動,軍方指出,除了菲律賓,還有來自印尼、馬來西亞、沙烏地阿拉伯、葉門、車臣的武裝分子加入武裝組織「馬巫德」和「阿布沙耶夫」的聯合行動。
沒辦法直接攻擊清真寺
菲律賓軍方表示,武裝組織佔領了部分市中心、大橋出入口,並將他們的狙擊手配置在幾座知名的清真寺,但是基於文化上的考量,他們沒辦法直接攻擊清真寺。
交戰情況比想像中激烈
此外,雖然軍方持續空襲城市,但對武裝組織造成的效果似乎有限,軍方也承認他們遇上比想像中激烈的戰況。
圖為本月 7號,正在進行城市街頭戰的菲律賓軍方。
路透社在馬拉韋市內,軍隊與警察聯合的部隊正在挨家挨戶的搜索住家,確定沒有武裝分子藏身其中。
路透社大部分人被撤出 但有千人還在城市內
數以萬計的居民已經在衝突開始前逃離馬拉韋市,另外 1,600人則在菲律賓軍方的進攻下陸續被撤出,並被安置在鄰近地區的臨時拘留所。不過當地的紅十字會表示,目前還有約 2,000名市民被圍困馬拉韋市內,等待著離開的適當時機。
島上設置了許多查哨站
在衝突剛發生時,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曾宣布民答那峨島要進入 60天的戒嚴,現在民答那峨島的許多地方均能看到軍方的查哨站,因為政府擔心可能有武裝分子從馬拉韋逃跑。上周開始,菲律賓安全部隊也開始搜查民房,確保沒有人暗藏槍枝或武器。
本月 11號,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前往軍事醫院,一一慰問了在作戰後受傷的士兵。
路透社美國的輕型攻擊偵察機「野馬」OV-10在瞄準好目標後發射飛彈。這場衝突中,美國主要扮演了協助的角色。
路透社美國扮演的角色?
從 2000年代開始,美國便依據與菲律賓的協議,長期派駐了 50-100名特種部隊的成員協助菲律賓進行監視和情資蒐集,因此美國可能在情資上協助菲律賓軍隊篩選要空襲的目標。
美軍沒有踏上馬拉韋領土
不過根據菲律賓憲法,外國軍隊不可以介入菲律賓的戰鬥,所以不論是美國或菲律賓政府,都說美軍並沒有踏上馬拉韋的領土,不過美方承認他們確實有在提供技術上的協助。
在馬拉韋市,由政府控制的區域裡,一名士兵趁作戰間的空檔與民眾一起進入清真寺祈禱。
路透社本月 8號,從馬拉韋市被撤離的學生用圖畫的方式,向媒體敘述他們先前被圍困在馬拉韋市的情況。
路透社
延伸閱讀:《學校不教生物 伊斯蘭國統治下的日常》
《不讀書才當恐怖分子? 世銀報告打破迷思》
《當舖和ATM一樣常見 菲律賓當舖經濟這麼玩》
參考資料:
01 'At Least 100' Dead Bodies Were Seen By People Fleeing the Besieged Philippine City of Marawi, Official Says
02 Destroying a Philippine City to Save It From ISIS Allies
03 Philippine forces adopt strategy of destroying Marawi to save it
04 Philippine official: 100 bodies may still be in combat ar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