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領導修復計畫的工頭陳永茂,61歲的他在這裡工作已經有十幾個年頭。
路透社最需要修復的險峻長城區
在明代時期建起的箭扣長城地形險峻,大部分的路段也已經嚴重風化,是長城中最危險的路段之一。這十幾年來,修復箭扣長城的計畫一直都沒有中斷。
在清晨,驢子們走過陡峭的山坡,陸續將建材扛到目的地。
路透社驢子很重要 搬運建材都靠牠
由於這段長城所在地以讓人捏把冷汗的坡度聞名,因此驢子在修復箭扣長城中一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驢子們主人曹新華(音譯,Cao Xinhua)指出,由於這裡的地形實在太陡峭,用來修復長城的磚塊只有驢子才搬得上來。所以每天清晨,都會看到驢子趕在太陽升太高之前,穿越山中小徑把建材運到一定的高度。
箭口長城的風景優美,是在明朝時期建築而成的長城之一。
路透社這段長城因為缺乏人為整修,可說是最需要修復的區段。
路透社之前修好後像人行道
有鑑於先前的教訓,中國當局在執行修復箭扣長城的計畫確實謹慎得多——先前政府修復遼寧省一帶的長城是使用水泥,結果被批評看起來就像一般的人行道。
在那次災難性的修復工作後,中國國家文物局承諾他們會徹查還有沒有不恰當的修復計畫。
工人們正忙著修復箭口長城,由於先前的教訓,他們現在努力讓這些古蹟能保有原來的風貌。
路透社在照片中後方的綠色檯子,是工人為了把建材運送上來所搭建,看下去是完全懸空的。
路透社工程師向攝影師展示了舊的部分(左)和修復的部分(右),兩端幾乎看不出明顯的差別。
路透社讓長城回復成本來該有的樣子
「我們會謹守原來的形式、原來的材料、還有原來的技法,這樣我們就能比較好的保存長城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領導修復計畫的程永茂說道。
所以如果情況允許,工人們大多會使用從長城塌陷的磚塊來復原長城,除非他們找不到既有磚塊,才會仿照原有的樣式製作新磚。
現在要取得磚塊不容易
程永茂指出,由於空氣汙染的緣故,中國政府已經強迫北京和鄰近省分的磚塊工廠歇業,但是這讓他面臨建材短缺的窘境。他現在正試著要從其他省分取得磚塊,或是向中央政府申請,希望當局能讓一些磚塊工廠重新開張。
由於長年疏於管理的緣故,箭口長城的許多地方已經被植被給掩蓋住了。
路透社工人們正忙著搬運施工工具。箭口長城地勢陡峭,這個情況也反映在許多近乎垂直的路段。
路透社地勢險峻 修復不容易
整個修復計畫是從 2005年開始,現在計畫已經來到第三階段。然而,整體來說修復計畫進展得並不快,因為不平坦的地勢讓他們只能使用像鑿子、錘子、鋤頭、鏟子等基本工具。
現在的修復方向正確
中國長城學會秘書長董耀會指出,針對明代留下來的長城,他們大概只修復了其中的十分之一,但是起碼現在是在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董耀會說道:「過去,我們修復成長城是為了讓它成為熱門的觀光景點,但現在的目標是要修復它們並留給下一代,這是種進步。」
圖為從箭口長城看出去的群山美景。照片是在一大早拍下,所以還能看到環繞在山中的薄霧和遠方的長城。
路透社
延伸閱讀:《打造文化長城 中國推線上百科力抗《維基百科》》
《美景不再 馬爾他「藍窗」拱岩倒塌》
《最受觀光客歡迎排行 台北榜上有名》
參考資料:"Rebuilding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上線時間:2017/06/23
增修時間:2021/04/19 修正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