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撲力士的腰帶沾上了練習場的沙子,這個早上他們已經不知道在練習場被摔了多少次。
路透社練習場的肉搏聲
在日本愛知縣的名古屋市,一大早就可以聽到相撲力士們的肉搏聲,11名體格健壯的選手穿著相撲腰帶,在練習中想辦法將對手推出土俵外。
千年歷史的國家運動
這些相撲力士每天早上得花上三小時,在聲譽卓著、歷史悠久的友綱部屋練習相撲這項已經有 1,500年歷史的國家運動,凡是被對手推出土俵或摔出土俵外就算輸。
一窺相撲力士的生活
這一次,路透社採訪團隊獲得日本相撲協會的特准,能一窺相撲選手的訓練和日常生活,他們為了迎接名古屋相撲大賽的到來,個個繃緊神經努力練習。
每天早上,相撲力士都要在練習場摔上三小時,磨練自己的相撲技巧,最快將對手摔出土俵外的就算獲勝。
路透社來自蒙古的相撲選手旭秀鵬滉規坐在地上,一邊看手機一邊讓人幫他梳武士頭,關於相撲力士的著裝打扮自有一套嚴格的規定。
路透社三個小時的晨間訓練結束後,就是相撲選手的粉絲時間,他們會利用短暫的時光和前來探班的粉絲聊聊天,幫他們簽名和合影留念。
路透社一名相撲力士抱起哭不停的小嬰兒,一旁的民眾趕緊用手機捕捉下這一刻。
路透社怎麼吃、怎麼穿都有規定
進入練習場,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留著武士頭的相撲選手,他們嚴守相撲世界對日常生活的一切規定,從吃喝到階級無一不遵守。
訓練太辛苦 日本年輕世代卻步
然而,仔細觀察後會發現,有的選手並非日本人,而是來自蒙古國的摔角力士。
相撲辛苦的訓練和嚴守傳統這點讓日本年輕世代卻步,不過卻為來自蒙古國的摔角選手開了一扇門,但是,這些蒙古選手得先跨越文化的鴻溝,融入日本社會,成為一名除了出生地不在日本外,從內到外都散發日式精神的日本人。
隨著午餐時間的到來,相撲力士換下腰帶,穿上短褲開始享用一天兩餐中的午餐。
路透社圖為相撲力士用來快速補充熱量的相撲火鍋。相撲選手平均一天要吃下 8,000卡路里的熱量。
路透社吃飽後,一名相撲選手戴上呼吸器面罩,睡上好幾個小時補充消耗的體力。
路透社來自巴西(圖左)和蒙古的相撲選手在空檔調整狀態,準備投入下一階段的練習,為名古屋相撲大賽做準備。
路透社一名相撲選手手上拿著飲料,緩步走回訓練場。辛苦的相撲訓練讓日本年輕一輩卻步,近年來也出現出身自外國的相撲選手。
路透社跨越語言不通的障礙
身為首位來自蒙古帶領友綱部屋的相撲力士,旭天鵬勝提到:「最大的壓力來自語言不通,(過去)當我被罵或被稱讚時,我都聽不懂在說什麼。」旭天鵬勝是 1992年來到日本的 6名蒙古選手之一。
只不過出生在蒙古
「我們梳著武士頭、穿著和服和木屐,遵守日本還有相撲的規則,」旭天鵬勝接著說:「我們只不過生在不同的國家。」
現在,一代相撲冠軍旭天鵬勝已經說得一口流利的日文,娶了一名日本妻子,放棄了蒙古國籍入籍日本,成為了相撲部屋的掌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