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故宮文物修復師聚精會神地面對眼前的文物,要成為一名獨當一面的修復師其中的辛苦不足為外人道。
合作夥伴我在這群文物修復師身上,看到了什麼是真正的職人。《我在故宮修文物》剪接師 廖慶松
大歷史 小工匠
歷經 5年前期籌備、4個月不間斷的紀實拍攝,《我在故宮修文物》走進古老的宮牆,揭秘中國頂級文物的修復技術。
本片透過青銅器、鐘錶、陶瓷、木器、漆器、百寶鑲嵌和織綉等諸多宮廷珍寶修復過程的技藝傳承,展現了文物背後修復師們與時間比畫搏鬥的匠人生活以及師徒情誼。
宮牆外的世界斗轉星移,宮牆內的他們卻要用幾年的時間摩挲同一件文物。一座宮廷鐘錶上千個零件要嚴絲合縫;一件碎成 100多片的青銅器要拼接完整......他們用自己的一輩子來詮釋「因為熱愛所以堅持」、「擇一事,終一生」的牢固信仰。
身為故宮第三代宮廷鐘錶修復師的王津,近 40年的工作生涯帶給他一種精神上的超然體悟。相較於注重物質層面的收藏家,寡言沉默的王津更專注於工藝本身,面對物欲橫流的社會不逢迎亦不自失——樸素脫俗,始終如一。王津說:「別人知不知道誰修的無所謂。可能一輩子就這一次。」
合作夥伴為了保護文物,修復師都必須遠離指甲油及化妝品,因此屬於青年一代修復師的陳陽,與一般年輕女孩不同,總是素淨地坐在紡織機前。紡織工藝講求極致的細心與耐心,而被譽為千年不壞藝術織品的「緙絲」,是陳陽最常接觸的修復工藝品。忘我敬業的工作態度,讓毫無粉飾的她在工作崗位上顯得格外耀眼。
合作夥伴現在,【地球圖輯隊】想送大家和你們的好朋友一起去看《我在故宮修文物》,體會一生專注於把一件事做好的感動,趕快到我們的FB參加抽獎吧!
延伸閱讀:《流離失所130年的「頭」 法國將神像還給柬埔寨》
《滴水嘴獸要維修 巴黎聖母院向全球募款》
《105克拉「光之山鑽」挑起印度和英國文化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