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尼西爪哇省的村落,一隻狗和野豬在賽場上大打出手,牠們正在進行「野豬打鬥」。
路透社贏了獎金翻十幾倍
在每場「野豬打鬥」(adu bagong,音譯boar fighting)中,狗主人都必須依據狗的體型支付 20-200萬印尼盾(折台幣約 440-4,400元)的參加費,如果他們的狗贏了,就可以得到 2,000美元(折台幣約 6萬元)的獎金。
比賽場地是一個 30公尺長、15公尺寬的方形競技場,賽場則用竹子製成的圍牆環繞住。
路透社為了贏得獎金、增加商品的經濟價值,許多狗的飼養者都會讓他們的狗來參加「野豬打鬥」。
路透社為了增加狗的戰鬥力,飼養者會透過懸掛的豬蹄來訓練牠們。
路透社一開始是基於農業考量
「野豬打鬥」開始於 1960年代,當時人們設計這個比賽,是為了降低急速上升的野豬數量,藉此避免農作物因為野豬受到損害。
現在是傳統文化一部分
「野豬打鬥」的愛好者,同時也是獵狗訓練團負責人的海帝(Nur Hadi)說:「這項活動在過去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像在以前,要參加決鬥的狗是不會事先經過訓練的。」
「不過自從這個活動流傳下來後,它已經成為當地的傳統與文化了。」
畫面中的狗狗不敵野豬攻擊,一把被撞飛了出去。
路透社另一隻參賽狗則激烈地與野豬搏鬥起來。如果野豬贏了,牠就會被帶會去治療,等著下次上場的機會,如果輸了,就會被帶去屠宰場。
路透社狗的飼主正在清理狗在比賽結束後,因為啃咬野豬導致的滿口鮮血。
路透社動保人士:這樣不對
當然,動物權益團體對於這種定期的決鬥表演可說一點也不支持,印尼動保人士古加諾(Marison Guciano)便批評道:「這是對動物的犯罪行為。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應該要介入這些比賽,讓人們知道帶狗去參加這種打鬥是錯的。」
訓練狩獵能力?
參加者則抱持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這些活動能夠保存狩獵的傳統,也能藉此訓練狗的敏捷與狩獵能力。
狗商阿布正在清理他的狗狗,準備把牠帶上競技場。
路透社增加收入的好機會
專門飼養、販售狗狗的巴杜(Agus Badud)則相信這樣的傳統能夠替人們帶來收入,他說:「我參加這類比賽,是為了提升狗狗的經濟價值與售價。」
巴杜現在一共飼養了 40隻狗,而且會定期參加「野豬打鬥」,他提到:「如果我不參加的話,那作為一個飼養商,我也沒什麼用處了。」
延伸閱讀:《三峽清水祖師廟的年度盛事:神豬祭典》
《來自繁殖場的寵物不准賣 美國加州新法上路》
《月經不潔要隔離 尼泊爾女孩因傳統習俗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