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秒都不行 西班牙奔牛節

飄揚紅旗、嘈雜人聲,西班牙最負盛名的「奔牛節」再度拉開序幕!

單圖
文章插圖

全球知名的西班牙奔牛節又再度來到!百萬名遊客湧入潘普洛納城一同共襄盛舉。參加奔牛儀式的「勇士」們全被狂奔出去的牛隻嚇到倒在地上。

路透社

每年7月,讓許多居民及數百萬名遊客陷入瘋狂的「奔牛節」(festival of San Fermin)就在西班牙潘普洛納城(Pamplona)揭開序幕。

原本約 20萬居民的城鎮,瞬間湧入百萬名觀光客,大夥一同身穿白衣白褲、高舉艷紅圍巾,表示他們就是這慶典的一員!

單圖
文章插圖

2015年的奔牛節中,參與民眾紛紛躲避「火牛」,活動單位把鑄鐵打造的鐵牛身上放滿煙火,活動開跑後只見煙火四射,相當刺激。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奔牛節最刺激的就屬奔牛活動了,參加者要在指定的街區被公牛追著跑。照片中的公牛撞倒在一塊,一旁的參賽者面露緊張。

路透社

儘管近幾年因為動物保護問題不斷受到抨擊,這大名鼎鼎的節慶仍在日前吸引上百萬名遊客湧入小鎮,到場的每個人彷彿都陷入瘋狂玩樂的慶祝情緒中,熱烈的氣氛顯示出遊客們對這傳統慶典仍是興致勃勃。

單圖
文章插圖

參加奔牛活動的民眾紛紛躲避公牛的攻擊。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累倒的參賽者直接就地大睡。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扮成大頭鬼「奇里奇」的民眾。

路透社

不只奔牛  遊行也不少

奔牛節除了有公牛可看之外,也有許多遊行活動可以賞玩。

例如畫面中的大頭人偶就是「巨獸和大頭鬼遊行」(Parade of the Giants and Big Heads)的表演者,扮成大頭鬼的人被稱為「奇里奇」(Kiliki),會拿著海綿製成的棒子槌打路人,也會跟著銅管樂隊在城市裡遊行表演。

單圖
文章插圖

小朋友看到可怕的大頭鬼現身,嚇得往大人身邊躲。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奔牛節難免有意外發生,一名在奔牛活動中受傷的民眾被抬上救護車。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參加活動的民眾互相潑灑水降溫。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玩起水的民眾。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奔牛節每年都會吸引許多「勇士」參加試膽量。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為了紀念城市的守護者聖費爾明,紅色被大量地使用在節慶中。

路透社

奔牛節第一天的活動,就是讓參加者們聚集在廣場上,大家會一同高舉紅色領巾、大喊「聖費爾明萬歲!」(Viva! San Fermin!),為活動揭開序幕。

小補充:為什麼是紅色

其實代表潘普洛納的旗幟是綠色,但這項活動中卻處處是紅色!根據奔牛節官網所述,節慶中大量的紅色其實有宗教意涵在其中。

因為奔牛節的源頭就是要紀念城鎮創建者和保護者聖費爾明(San Fermin),而當神職人員因為貫徹信念而殉道後,人們會為其穿上紅色,於是後人就以象徵性的鮮紅色作為貫穿整個奔牛節的主色調。

單圖
文章插圖

2015年的活動現場,可以見到參加者把守護神聖費爾明的雕像抬著遊行過大街。

路透社
單圖
文章插圖

圖中的標記點就是聖費爾明,這座城市位在西班牙的北方。

地球圖輯隊

海明威點燃知名度

奔牛節最早可回溯到12世紀時,當時節慶僅是一個紀念創城者聖費爾明的宗教活動,14世紀時,人們漸漸把夏天的鬥牛活動與紀念聖費爾明的宗教活動一起舉辦,慶典也開始有了現在的樣貌。

至於慶典中的「奔牛」儀式,來自早期要移動牛隻到鬥牛場的活動,因為要讓壯碩的牛隻從郊區移動到鬥牛場具有困難度,有人會故意跑到牛隻前加以激怒,誘使牛群奔進鬥牛場,最後奔牛的儀式也就這樣確定下來。

最特別的是,讓奔牛節聞名全球的推手,就是著名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他在作品《太陽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中生動地描繪了奔牛節的場景,讓潘普洛納城的奔牛節瞬間聲名大噪!

單圖
文章插圖
路透社

每天都要奔牛

為期八天的活動中,從開幕日之後的每一天上午都會進行奔牛活動,今年也不例外。

在《網路郵報》6號的報導中提到,重達 600公斤以上的 6隻牛被放出柵欄,自告奮勇的參加者們要在毫無藏身處的石板路上狂奔逃命,最後牛群抵達鬥牛場後就會進行鬥牛儀式。

這種看來刺激驚險的奔牛活動,從1924年至今已經有 15名參加者在活動中喪生。

單圖
文章插圖

照片中的牛隻正要接受鬥牛儀式中的「仁慈的一擊」(blow of mercy),法語稱之「coup de grâce」,鬥牛士會用匕首刺死牠以解除牠的痛苦。

路透社

動物保育爭議

動物保護的爭議性年年都會在奔牛節時出現,動保團體認為鬥牛儀式中,牛群被殘忍地慢慢折磨至死,罔顧了動物的權益。

今年牙買加詩人澤凡尼(Benjamin Zephaniah)就在《網路郵報》上表示:「凡是參加奔牛節或是到潘普洛納觀光的遊客,都是參與大屠殺的一員…...用折磨、謀殺牛群的行為來娛樂人類應該是黑暗時代(Dark Ages)的產物,不是 21世紀該有的。」

反殘酷運動聯盟(League Against Cruel Sports)則譴責男性雜誌把奔牛節描繪的充滿戲劇性,掩蓋掉動物殘忍死亡的現實。

單圖
文章插圖

儘管爭議連連,但奔牛節熱鬧的氣氛每年仍是吸引大量遊客湧入當地。

路透社

2015/7/10更新:增加 11張奔牛節照片。

單圖
文章插圖

地球圖輯隊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

延伸閱讀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