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已經沒有野馬了?讓DNA結果告訴你

棲息在中亞的普氏野馬,因為不曾被馴化,而被譽為地球上最後的野馬。但在最新的研究中發現,普氏馬不再是野生種了。

文章插圖

圖為在塔欽塔國家公園(Takhin Tal National Park)的普氏野馬。普氏野馬被認為是世界上僅存的野馬,但最近有研究團隊發現普氏野馬其實不是野馬。

路透社

地球上最後的野馬

在過去,普氏野馬(przewalskii horse)被視為世界上僅存的野馬,因為普氏野馬不曾被人類馴化。

但最近有研究發現,普氏野馬的祖先是波泰馬(Botai horse),但波泰馬是目前已知最早被人類馴化的馬,這讓普氏馬不再「野生」。

波泰馬是現代馬的祖先

考古學家發現,距今 5,500年前住在北哈薩克的波泰人(Botai people)是目前已知最早馴養馬的人。因為考古學家從波泰人生活的遺跡中挖出馬具和殘留馬奶的鍋子,這意味著當時的人們已經懂得使用馬作為交通工具,也會把馬奶當作食物來源。

因此,這種和波泰人一起生活的馬,也就是波泰馬,被認為是現代馬的共同祖先。

文章插圖

一隻普氏野馬在塔欽塔國家公園的草地上跳躍著。塔欽塔國家公園在蒙古西南方的布爾干省(Bulgan),是大戈壁保留區(Great Gobi B Strictly Protected Area)的一部分。

路透社

從DNA來找答案

為了要找出波泰馬與現代馬之間的關係,丹麥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Denmark)的遺傳學家奧蘭多(Ludovic Orlando)和他的團隊分析了 5,000年來生活在歐洲和亞洲共 88匹馬的DNA。

分析基因序列

研究團隊以哈薩克北部的波泰地區和克拉斯尼亞爾(Krasnyi Yar)的考古研究為基礎,因為在這兩個地方都有發現把馬當作家畜的證據。

研究團隊再以這兩處挖掘出來的馬齒和馬骨為基礎,和 20匹波泰馬、分散於歐亞大陸的 22匹馬進行基因序列的分析。

文章插圖

2012年,在蒙古西南部塔欽塔國家公園裡的一群普氏野馬。普氏野馬原先被認為是野生馬,但在最新的研究中發現普氏野馬是最早被馴化的波泰馬後代,這也讓普氏野馬從野生種變成了「野化」的馬。

路透社

波泰馬不是現代馬始祖

研究團隊比較了新發現的古代馬基因序列,和之前已經有團隊研究出來的 18匹古代馬和 28匹現代馬的DNA序列。

研究結果發現,過去 4,000年的馬在DNA的相似度上和波泰馬不到 3%,這意味著現代的馬的始祖和波泰馬並不一樣,在古代應該有其他尚未挖掘出來的馬才是現代馬的祖先。

普氏野馬並不是「野生種」

結果也發現,被認為是地球上僅存的野馬:普氏野馬(przewalskii horse)其實是波泰馬的後代。

但波泰馬,也就是普氏野馬的祖先,是目前已知最早被馴化馬。這也間接地指出普氏野馬並不是「野生種」,而是「野化」的馬。

文章插圖

2017年,一隻普氏野馬從柵欄裡被放出來。普氏野馬被列為瀕危物種,在經過復育之後,工作人員會將普氏野馬送回原生地。

路透社

地球上沒有活著的野生馬

論文的共同研究者,也是美國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的研究員歐森(Sandra Olsen) 對於研究結果一方面感到驚訝,同時也感到難過。 她說:「這結果告訴我們,現在在地球上並不存在活著的野生馬。」

遺傳學家奧蘭多也表示,研究團隊接下來該從別的地方尋找現代家畜馬的起源了。

文章插圖

2016年,俄國總統普亭(右二)正在餵普氏野馬吃東西。這些普氏野馬在吃飽之後,即將回到俄國奧倫堡(Orenburg)的野馬保留區生活。

路透社

瀕危的普氏野馬

普氏野馬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被列為瀕危物種(endangered species)。

根據《維基百科》,瀕危物種指的是因為濫捕、盜獵、環境破壞、數量稀少等因素,其野生種很可能在近期滅絕。

現在只剩2,000匹

普氏野馬的特徵是腹圓、腿短,毛色從紅棕到米色,在史前時代分布於中亞、歐洲和中國。到了 1969年,普氏野馬曾經被宣判所有野生種已經絕種,在導入復育計畫之後,現在仍只有 2,000匹左右。

文章插圖

地球圖輯隊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

延伸閱讀

收起全部

參考資料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