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法國康卡爾(Cancale)的一盤牡蠣。最近,美國紐約的海鮮批發商Sea To Table爆出標榜來自羅德島州和華盛頓州的野生牡蠣,其實是養殖的。
網友 Tommaso Cantelli知名海鮮批發商 漁獲保證美國野生
總部位在美國紐約的海鮮批發商Sea To Table,主打公司和美國沿海 60個碼頭合作,就是要確保所有來自Sea To Table的漁獲都是來自美國國內、野生、可以查出源頭甚至是漁夫姓名。
也因為Sea To Table一直以來塑造出良好形象,讓他們獲得加州蒙特雷灣水族館(Monterey Bay Aquarium)的認可,美食雜誌《Bon Appetit》或《富比士》也曾報導過Sea To Table,不少知名主廚或知名海鮮餐廳或生鮮公司也都會強調自己選用的是Sea To Table的漁獲。
有些合作夥伴只是批發商
然而,最近《美聯社》的報導指出,他們發現Sea To Table合作的對象只是單純的批發商,在美國東、西兩岸都沒有自己的碼頭。
有些批發商提供的漁獲並非原產於美國國內,也有些分銷商提供的是養殖、不合時令或非法捕撈的漁獲。
「我很傷心,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上述種種跡象都讓不少相信Sea To Table這個品牌的支持者大受打擊,在PBS電視台開設料理節目的主廚貝利斯(Rick Bayless)說:「我很傷心,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貝利斯表示,他很喜歡Sea To Table和漁夫們之間建立連結的想法,也喜歡聽聽漁夫們捕魚的故事。
圖為 2010年6月,在紐約市的新富爾頓魚市,一名海產店的員工抱著一尾黃鰭鮪。
路透社一年四季都能提供黃鰭鮪 但沒有上岸紀錄
Sea To Table合作夥伴之一的Bob Gosman公司就是一個例子。總部位在紐約長島(Long Island)蒙托克(Montauk)的Bob Gosman公司,一年四季都能提供黃鰭鮪(yellowfin tuna),但聯邦官員卻表示美國所有的州都沒有黃鰭鮪上岸的紀錄。
事實上,Bob Gosman公司每天晚上都會開 3個小時的車程前往新富爾頓魚市(New Fulton Fish Market)選購來自世界各地捕獲到的漁獲。
紐約冬季根本就沒有黃鰭鮪
Bob Gosman公司老闆高斯曼(Bryan Gosman)表示,在最寒冷的冬季紐約根本沒有黃鰭鮪。
高斯曼也說,因為Sea To Table主打漁獲絕對不會進口,所以他們選擇到別的地方買魚,這在商場上是完全是合法的,他們也獲得了Sea To Table老闆提敏(Sean Dimin)的首肯。
圖為加拿大港口城市哈密爾頓(Hamilton)的一家壽司吧,一名女子在享用壽司之前拿起手機拍照。
網友 Unsplash從北卡羅來納州上岸後 開車運往蒙托克
高斯曼強調,提供給Sea To Table的黃鰭鮪都是從北卡羅來納州(North Carolina)上岸的,這些漁獲上岸之後,他們再開 700英里(約 1,126.5公里)送往蒙托克。
高斯曼也說,因為獲利太低,再加上過程繁瑣,他們公司在 3月之後就不再這麼做了。
高斯曼:進口漁獲不會提供給Sea To Table
高斯曼也強調,雖然Bob Gosman有 70%的黃鰭鮪是進口的,但這些進口的黃鰭鮪只會賣給當地的餐廳或壽司吧,並不會混入提供給Sea To Table的漁獲。
提敏強調,Sea To Table嚴格禁止漁獲供應商提供進口漁獲,違者一定會立即中止合約,「我們對此非常重視」。
圖為 2010年5月,在台灣屏東東港,一名漁夫扛著剛捕獲的黃鰭鮪。
路透社找廚師代訂黃鰭鮪
另一方面,《美聯社》請一名廚師代為訂購Sea To Table的黃鰭鮪兩次。第一次,Sea To Table的售貨員說這些蒙托克的黃鰭鮪來自浪漫的海邊小鎮,從北卡羅來納州上岸之後產地直送到客戶手中。
《美聯社》認為,這一箱黃鰭鮪就是紐約新富爾頓魚市販售的魚。
船東:我們的名字被盜用了
一周後,這名廚師再次訂購了一箱黃鰭鮪,這次Sea To Table在發票上列出了漁船船主的名字,並強調這一箱漁獲是在前一天抵達蒙托克的。
《美聯社》聯繫上這名船東之後,船東表示他當時並沒有為Sea To Table捕任何的魚,而且他當時在幾百英里外的其他地方捕魚。他說:「我知道我的名字被盜用了」、「很多人都用這種方式詐欺。」
這些魚可能來自印度洋或西太平洋
《美聯社》還將這些黃鰭鮪送去實驗室檢驗,初步的DNA檢測指出這些黃鰭鮪可能來自印度洋或西太平洋。
《美聯社》強調,利用DNA來檢測生物來源的技術還在發展中,結果未必準確,但這項技術也許在往後有助於打擊漁業產業上的非法活動。
圖為 2015年8月,在美國馬里蘭州,有一隻藍蟹在籠子裡爬著。在美國馬里蘭州,隨著藍蟹產期,當地每天的最高捕獲量有數量上的限制。
路透社在盛產期外也可以買到新鮮藍蟹
除了黃鰭鮪爆出問題之外,Sea To Table在今年 1月推出了馬里蘭州(Maryland)的新鮮藍蟹(blue crab),但理論上藍蟹的產期只到 11月。
標榜決不販售養殖類海產 卻有禁捕的紅鮑魚
還有Sea To Table標榜絕不販售養殖類海產,就是為了要避免養殖過程中使用到抗生素或生長激素。
但《美聯社》指出,Sea To Table販售的加州紅鮑魚(red abalone)其實是養在水箱裡面的──早在 1997年,法律上就已經禁止出海捕撈紅鮑魚。還有來自羅德島州(Rhode Island)和華盛頓州(Washington state)的牡蠣和淡菜(mussel)其實也是養殖的。
「這沒有什麼好隱瞞的」
對此,Sea To Table老闆提敏表示,這些養殖貝類「在我們的業務當中佔了非常少的比例,但這都是我們很公開、也很清楚的事情」。但進一步要求提敏提供相關資料後,他回答說:「這沒有什麼好隱瞞的。」
幾天後,提敏表示他決定要放棄Sea To Table這些養殖類的海鮮,因為這和他們公司標榜的「完全野生」(wild only)相左。
圖為美國華盛頓州的普吉特海灣(Puget Sound),一名站在船上的男子望向天空。
網友 garrett parker漁夫:我只是覺得他們不在乎
加州聖塔芭芭拉(Santa Barbara)的漁夫霍奇(Eric Hodge)說,他在幾年前曾經考慮要和Sea To Table合作,但他一看到Sea To Table提供的漁獲有翼平鮋(canary rockfish)就改變了念頭,因為這種魚是禁止捕撈的。
霍奇也說,當他發現Sea To Table仰賴從魚市場購買大量大比目魚(halibut)時,曾經向Sea To Table表達他的擔憂,但Sea To Table不以為意。
霍奇說:「說真的,他們知道,我只是覺得他們不在乎」、「他們從每一批漁獲中獲利,他們也不會去過問。對於海鮮來說,這不是一個好方法,因為詐欺太多了。」
「他們把我們當成像機器人一樣」
《美聯社》也訪問了數十名曾經待過Sea To Table鮪魚漁船的印尼籍漁工,這些漁工指出他們一天工作 22小時,平均每天賺 1.5美元(折台幣約 45元)。
印尼籍漁工蘇利斯特佑(Sulistyo)形容道,在漁船上的生活很痛苦,「我們被當作奴隸對待」、「他們沒良心地把我們當成機器人」。
圖為美國科羅拉多州(Canyon)的喬治湖(Lake George),一名女性抓起她剛釣到的鱒魚(trout)。
網友 Sticker Mule離開漁船後列為人口販運受害者
蘇利斯特佑說,他之前待的漁船多半往返於非洲和加勒比海之間的海域,捕撈一些劍旗魚(swordfish)、黃鰭鮪和大目鮪(bigeye tuna)。
2017年他選擇離開那艘漁船後,他回到印尼,最後被國際移民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列為人口販運受害者。
請記得我們「用生命在抓魚」
當蘇利斯特佑聽到 30磅(約 13.6公斤)的金槍魚在美國可以賣到 600美元(折台幣約 1萬8,070元)以上,遠遠超過他在漁船上待一整年的收入之後,他說:「我想對那些吃這種魚的美國人說,請體會到我們為了抓這隻魚所做的一切,我們流下汗水、我們用生命在抓魚」、「請記得這件事」。
延伸閱讀:《台灣非法剝削外籍漁民》
《圓鱈不是鱈魚 調查組織:五分之一魚亂標示》
參考資料:
01 AP Investigation: Fish billed as local isn’t always local
02 Sustainable seafood distributor reportedly lied about tuna source
03 AP Investigation: Buying local fish? It may not be true
04 Seafood company reportedly lied about ‘local’ fish, treated workers like slaves